• 阅读466
  • 回复1

[六安民生] 你知道六安的由来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晓得六安为什么叫“六安”么?你知道为什么要读lu‘an么?是方言么?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六安之一    你知道六安的来历吗?
    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活动,而“六安”作为地名,则始于汉代,楚汉战争时,项羽封六县人英布为九江王,设都于六(遗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后来英布叛楚归汉,帮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刘邦改封为淮南王,仍都六。
    公元前196年,英布举兵反汉,战败被杀后,刘邦将其子刘长封为淮南王,迁都寿春。
    公元前174年,汉文帝认为刘长企图谋反,将其流放,又于公元前164年将淮南故地一分为三,封刘长三子刘安、刘勃、刘赐分别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今金寨、金安区、裕安区、霍山、霍邱属衡山国;今舒城县属庐江国)。
    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区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得名,历代沿用。

关于六安之二      六安为什么又叫“皋城”?¬
    要说“皋城”,必须先说皋陶。皋陶名繇,字庭坚。《帝王世纪》上说他生于曲阜少吴之墟。皋陶是尧舜禹时期的重要人物,与尧舜禹齐名,是上古四圣之一。在舜帝时,他曾辅佐舜政,当上了大理之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事务,这个时期他制定了各种刑罚,因而皋陶被誉为中国的司法鼻祖。
    传说皋陶的外貌青绿色,就像一个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鸟喙,这是至诚的象征,能明白决狱,能洞察人情。在任舜的大理时,制定了五刑之法。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所以繇又叫皋繇。上古陶字读yao与繇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
    舜死后,禹继位,他又帮助禹治水成功。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禹选定皋陶为他的继承人,授给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可惜皋陶病逝在禹之前。皋陶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天的安徽六安境内,在六安东十里头至今有座皋陶墓。
    同时,禹为了表达对皋陶辅政的感激,就把今大别山门户,青山叠翠,碧水长流的六安分封给了皋陶子孙,故六安就有了“皋城”之称。

关于六安之三    “ 六安”为什么要读成“陆安(lu an)”?
    六安的“六(lu)”的读音有着2100多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六安的“六”字读“lu”,并非方言,而是带有六安特有的地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
    从历史角度来讲,“六”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史记• 夏本记》记载,帝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这便是古六国的雏形。这里的“六”,不是数字上的6,而是指“六”这个地方。“六”在古汉语中,通假“陆”字,原意为“四周略高的陆地”,这也符合古六国的丘陵地貌特征,这个读音在《康熙字典》已有注释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封“六地平安,永不反叛”而设六安国,这里的“六地”,也是指“六(lu)”这个地方,而不是指“6个地方”,因此,按照“据义定音”的原则,六安的“六”应当读“lu”音。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按常音设计,不能对特殊读音进行识别,同时“lu”的读音不易理解,外地人难以读准,带来一定不便。 针对同一问题,05年的时候,国家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曾有意将六安中“六”字的读音,由“lu”改为“liu”。但是,遭到了六安学术界很多学者的反对,他们普遍认为, 六安地名与皋陶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我们六安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研究皋陶文化的重要依据。草率改音会带来与历史不符、割裂地名文化遗产、与皋陶文化不符、违背六安。

群众及学者2000多年来的传统读法等问题。
     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改“lu”为“liu”,主要是从解决地名读音混乱、推广普通话、便于推广六安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而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都有道理,但是既然目前没有正式更改。并且,我也觉得读lu更有意思不是么?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3-1-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算是长见识啦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