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日前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定了国家“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50处重要大遗址。昨日,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我市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寿县寿春城遗址入选其中,占全省入选数量的1/3。这2处大遗址是我市,也是我省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大型遗址。
据介绍,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经省、
市文物部门对该区域进行科学调查,确定其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墓葬区。2007年8月,汉代王陵墓地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和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发现,对研究西汉诸侯王陵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填补了西汉六安国历史的空白,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012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对全国各地上报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严格评审,六安汉代王陵墓地成功入围。
位于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的寿春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布局别具一格。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与墓主确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认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寿春城遗址是楚国终结之都,集中体现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征,为研究探讨楚国在淮河流域的发展衰亡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