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信所谓的军校“内部指标”可包分配工作,六安一位家长张某花费16万元托昔日同窗把儿子送去上学,但孩子毕业后却兑现不了工作,张某为此与同窗好友对簿公堂。近日,六安市金安区法院审理一起“内部上大学”纠纷案。
五年前,张某为儿子杨杨(化名)上大学之事烦恼时,同窗好友王某献上一计——只要花费16万元,他就有“门道”让孩子稳稳当当地上军校,毕业后还能包分 配工作。白纸黑字的协议签订之后,张某放下心来。随后,杨杨如期收到了入学通知,如愿以偿地开始了在某军校的学习和生活,并很快度过四年大学,拿到了毕业 文凭。正当一家人耐心地等着安排工作的消息时,却被王某告知“关系网”断了,16万元包分配的承诺成了泡影。
得知消息后,张某找到王某理论,并当场要求王某退钱。王某却说自己也有难处:“钱交给朋友办事了,事未办好,钱是没办法要回来了。只能将自己拿的三四万元退还。”这样的结果,张某当然不能接受,一气之下,他将昔日同窗王某告上了法庭。
近日,六安市金安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王某返还原告张某相关费用16万元。(罗继红 窦祖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