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大窑村地处大别山区,农民大多在外打工,200多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安全等问题,令远方的父母牵肠挂肚,也让村党支部书记张克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3年,他和爱人郭厚宏利用自家房舍,在全省率先开办了留守儿童托管所。
托管所创办后,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每年平均有五六十名孩子吃住在托管所里。张克平一家用心照料着孩子们的生活起居。为保证孩子们的营养,饭菜变化着花样,一天一个不同的菜谱,每天光采购、洗菜就够张克平夫妇忙一上午。吃完中饭,张克平一家又忙着洗刷碗筷、打扫卫生。孩子们每天换下的衣服堆得像小山,白天洗不完,晚上接着洗。“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感到很充实、很快乐。 ”张克平说。
大窑村留守儿童郭事成从小学三年级直至初中毕业,一直生活在托管所里。父母远在江苏昆山打工,年龄幼小的他起初很不适应,一到晚上就会想妈妈。看着孩子难过的样子,张克平就隔三差五,让他给父母打电话,诉说思念,舒缓孤独。张克平也通过电话,从郭事成父母那里了解到他的生日,买来蛋糕和小礼物,让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给他过生日。在张克平一家点点滴滴关爱下,郭事成慢慢敞开了心扉,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今年中考,郭事成以720分的优异成绩,被毛坦厂中学录取。
“我家的电话被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亲切地称为亲情热线。”张克平笑着说,10年来,他的电话记录本里保存的留守儿童父母电话号码超过了1000个。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托管所,更是一个大家庭,还是一所管理规范的学校。 ”镇关工委主任张德保说,“浓浓的学习气氛,促使很多留守孩子成绩得到提升。”多年来,这一“温馨驿站”先后为650名留守儿童营造了“心灵的港湾”,400多名学子进入高等学府。如今,慕名而来的附近乡镇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