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理解三中全会土地改革对房价的影响,就要理解好中国房价上涨的基本逻辑。这个逻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1、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城市化导致人口迁移;
2、政企合谋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货币超发。由于土地供给是外生的,所以从供需平衡角度来讲,主要看需求,城市化代表的就是需求。货币超发则从定价角度来理解中国房价(还有物价)上涨。
中国是一个人口土地规模都很大的国家,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增长幅度非常快,这个模式被成为中国模式。怎么来说明这个模式?可以参考的概括是“政企合谋的、以政府扭曲要素价格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个概括大概能说明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框架。这个增长框架,就衍生出了理解中国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基本逻辑。
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工业化发展非常迅速,围绕工业化发展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这样人口不断产生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迁移,地域上表现为农民工进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住房需求持续旺盛。我们看到过去在东部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大量城镇,以及中西部围绕资源开发形成的城镇,都是这个增长模式带来的结果。现在,这个增长模式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资源、劳动力人口要素的约束,并造成了巨大的产能过剩,资本投资效率低下而难以为继。中国经济需要进行产业升级,进入到市场决定的、以技术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特点的新的增长模式。这个过程,就是人口由制造业向第三产业升级的过程,必然造成人口在地域上的变化。由于一二线大城市的文化教育技术信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人口必然向这些大城市聚集。正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导致温州鄂尔多斯等工业城市人口出现净流出,而一二线大城市将出现大规模人口净流入。这样,这些城市之间的住房价格将出现显著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