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传统农业大市六安,近年来在城镇化稳步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农业户口居民希望通过“非转农”落户农村的现象。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六安市东三十铺镇干部刘建设出生在上世纪60 年代。15 岁那年,他随着祖母回到农村。但回去没多久,他的父母就切实感受到当时农村和城镇的巨大差距。于是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他的户口弄回到县城。刘建设感慨,“如果当时回不到城里,我现在可能还在种地。”在他看来,是当时的一纸城镇户口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霍邱县姚李镇漫山红村农民邵贵山二十年前也曾花过5000元,给儿子办理了一个商品粮户口。5000元在当时可是一个很不小的数目。邵贵山告诉记者,“那时主要是农村种地负担重,还要交农业税,所以户口全部转到城里来了,当时转了5个。”
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进城去”“农转非”的渴望在延续了很多年以后,现如今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以前想转成非农户口的是农村居民,他们现在却想要回到农村,甚至有一些非农业户口的人也希望拥有一个农业户口。为何农业户口成了香饽饽?霍邱县姚李镇纪委书记、包村干部惠家国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他向记者分析了其中的缘由,“我们镇最近两年有2000多人都在往回迁,我认为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现在不仅取消农业税,而且对农民有各种惠农补助。笫二个,现在农村实行大户流转,他们回来后通过土地流转搞种植业、养殖业,增加收入很可观。笫三我们这两年在搞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的环境逐渐优美,农民们都向往这田园式生活。”
惠家国的观点,在霍邱县姚李镇漫山红村党支部书记刘益林那里也得到了印证。刘益林告诉记者,“这几年陆续从城里转回我们漫山红村的可能有近30人。迁回来要个人申请,在街道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收入,虽然户口在街上,其实还在农村居住,因为农村他承包的田还在,所以他要求户口迁回。”
记者在皖西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等高校采访时也注意到,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入学时也并没有把户口迁到城里。对于来自农村,在城市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城市户口对他们更没有什么吸引力了。而同时由于附着在农业户口上的各种利益,使得他们更加不愿放弃原有的农村户口。
温晓丽去年从皖西学院毕业后,她在城里没找到满意的工作,户口被自动迁回了老家所在地的霍邱县姚李镇。这是一个城镇户口,而温晓丽更想要的却是一个农业户口。因为没有农业户口,她就无权继承父母的宅基地。如果父母去世,她只能在合同期限内使用父母承包的土地,也享受不到国家给予的各种农业补贴。如果遇到征地,也不会得到任何补偿。温晓丽表示,“现在农村政策好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被征地了,能拿到很多赔偿金。如果自己种地,不收农业税了,每亩都有补贴,可以种点菜和水果,过上比较舒心的日子不是难事。”
在霍邱县姚李镇派出所,记者也了解到,现在有不少非农业户口的居民时常来咨询能不能办理“非转农”。霍邱县姚李镇派出所户籍民警张苗表示,“现在农村政策都比较好了嘛!要想迁回来,他想回农村务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