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地名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六安市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公园、广场、水系和船舶码头命名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市区76条道路、4个公园、1个广场、1个水系和5个码头正式有了名字,目前不少道路都已经更换了路牌。细心的市民或许已经发现,除了新增加的不少道路名称外,还有不少原本熟悉的道路,已经更换了新名字。那么此次道路、公园、广场、水系、码头命名依照什么标准?又有什么意义?对于市民生活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部分熟悉路名不见了 “咦,我家门口的那条万佛路怎么没有了?”、“八公山路呢?好像刚刚才建不久,难道又变了?”、“不是说这条路叫淠望路嘛,咋又冒出个淠史杭路呢?”……随着《公告》的发布, 不少市民发现,如淠望路、万佛路、八公山路等熟悉的路名, 经过重新命名之后,已经消失不见了。而原来的淠史杭路,却又成为天河东路。
“这也是出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地名管理,保证地名命名科学性、规范性、法定性,”市民政局基础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汪俊祥拿出一本2006年的六安城区地名录,向记者介绍说,“7、8年时间过去了,六安城市建设速度很快,但道路、公园等命名工作一直较为滞后,存在着不规范、不标准的地方。也有不少市民反映存在有路无名、一路多名的情况。”
新路名取得多数赞成票 “有些路都喊习惯了,这一改的话,还真有点不适应。”家住市区龙湖山庄小区的市民王女士觉得,有些市民比较熟悉的道路名称,如果能够保留,是不是更好一些呢?在走访中,记者注意到,王女士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尤其是那些家就在名字被统一的道路附近的居民。
对此,汪俊祥解释说,此次道路、公园、广场、水系及码头的命名工作,从2011年就开始启动,期间地名工作者们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建议,并走访普通居民群众,听取他们的想法。“其实,命名工作还是保留了不少市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道路名称,”汪俊祥说,但不少道路名称的命名与设置,确实不规范、不科学,也造成建设与命名、命名与管理上的脱节,导致有路无名、一路多名等情况发生,因此综合地名工作者、专家学者及市民的多种意见,决定予以更改。“至少目前的道路、公园、广场等名称,取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票。”
名人、花卉、景点入路名 这次新路名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位于六安经济开发区内,以六安历史名人命名的多条道路,其中,首任六安王刘庆,著有《淮南子》、炼丹炼出豆腐的刘安,“宋画”第一人、六安舒城人李公麟、我国开创公办学校第一人文翁等都入选其中。此外,不少自然景点、花卉名称等也被作为了部分新建或在建道路的名字。如裕安区城南镇境内的梅花路、兰花路、杜鹃路、茶花路等,及南塔公园、月亮湖。
“这次命名,在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也注重体现生态观念、发扬皋陶文化,因此选择了一批花卉、自然景点,以及历史名人作为路名。”汪俊祥表示。
建设、规划、命名或将无缝对接 “此次命名工作中,确实还有一些争议性较大、老百姓也比较习惯的道路名称,我们就暂时没有进行命名了。”汪俊祥说,“这也是考虑到一个延续性的问题,今后将成熟一个,命名一个。”在汪俊祥看来,城市道路、广场、公园、水系、码头等名称,不仅具有“指路意义”,可以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同时,一个好的名字,也可以体现六安历史源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等,此外,规范、科学的命名,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后期,市地名工作委员会也将积极与建设部门、规划部门联系,实现无缝对接,“一条路建设完工,立马就请专家学者过来,与地名工作者一起,对新建道路进行暂命名,”汪俊祥表示,“这样既有利于命名的规范性,也为今后的正式命名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