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842
  • 回复1

[名人说楼市] 2014年关于房产事!政策看多,市场看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2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可能将迎来“二次危机”,从去年下半年起,对中国经济产生陷入滞涨的担忧。本轮金融危机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而支撑这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则是持续的信贷扩张。因此,许多人把金融危机的根源归咎于信贷政策。其实,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才是金融危机真正的诱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大行其道,才是问题的本质。

  全球范围内货币、金融风险的危机在全球是可传染的,甚至是可转嫁的。从发达经济体情况看,危机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但是造成危机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消失,对制造业空心化的反思和补救,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下行雪上加霜。

  每当经济增长遇到麻烦时,中国当局都采取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此前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使得经济陷入滞涨成为必然。当下的中国面临太多的难题,这些千头万绪的绳索,几乎打成了死结。

  关于增长速度。

  增长的动力源,投资、出口、消费。政府能够掌控的,目前只剩下了投资。而政府主导的投资已经集聚了高风险,各级政府的债务问题,决不是轻描淡写的可以轻松应对的问题,许多政府的财政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已经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从2013年的情况看,全口径政府支出中,中国政府投资和建设性支出高达50%,相对于发达国家10%的水平,已经是畸高。出口,一方面有人民币升值的持续压力,西方经济体为摆脱经济危机,正努力促使高端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外交环境严重恶化,贸易很难在其中独善其身。从内需看,在房地产形势急转直下后,凭借日用消费的平稳增长,很难替代房地产过去十多年的平均贡献率,而短期内,又无法培养出新的消费增长点来平衡这一缺口。汽车消费在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也快速进入产能剩期,其风险同样不可低估。高增长不可维持,这已形成共识。低增长必然带来低就业,失业率的提高,将给社会带来系统风险。年轻的失业群体,已经不可能再回到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城市失根一族,将催生流氓无产者阶层。这个群体将集革命性与破坏性的大成。

  关于资本外流。

  2010年5月,笔者曾撰文《逃离中国》,分析中国富裕阶层、精英阶层逃离中国正蓄势成潮的根本原因:“制度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逃离中国,其实是在逃离并不完善的制度。中国走在十字路口。”现在看,当时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中国之于世界,相当于中国的农村之于城市,有钱人离开了,受到最好教育的人离开了。中国在为美国培养学者,在为移民国家培养纳税人,而中国将日益空心化、虚弱化。如果中国再不从制度层面进行彻底反思,那“人心倒了,谁也扶不起来”。淡化英语教育,甚至让英语退出高考,深层次看,难道不是在应对移民潮么?

  关于房产风险。

  维系房地产市场资金链条的,是金融市场的刚性兑付潜规划,一旦刚性兑付被打破,影子银行融资被规范,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就会断裂。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已经供过于求,这是不争的事实。理性的做法,地方政府应收缩土地供应,放缓在手项目的节奏。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简单思考。一条资金链,已经套死了许多人。房地产商靠资金链存活,政府负债靠资金链周转,地方政绩靠资金链支撑。基于此,2014年,地方房地产市场暂时不会死。因为中央政府不敢让它死,地方政府哪怕逼公务员去卖房也要维持房地产的景气。可以想见的消化方式,无非是,一方面温和货币通胀,一方面不断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一方面维持房地产价格在微小幅度内波动和稳定。可以这样认为,2014年,从政策层面看,对房地产不会有进一步的限制政策。即便如此,房地产业在一些供应过剩的重灾区,高风险仍难避免。

  关于货币政策。

  预期2014年将是中期偏积极的货币政策,目的主要有三,一是维持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二是缓解各级政府的财政和债务风险,三是保障一定的就业水平以维护稳定。基于此,温和通胀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投资、持有实物资产的风险并不大,但投机的风险已经很高。因为,不管2014年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如何积极,老百姓对房地产投资的热情都不可能像前几年一样高了。政策看多与市场看空的博弈,将形成2014年度一道独特的风景。政策可以用于投机,而市场却无法糊弄。在合适的市场内,寻找投机的机会,才算是真正的投资。

  关于土地政策。

  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4.1万亿,刷新了2011年3.15亿的纪录。而这一纪录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土地市场的火爆,而从另一层面反应了各级政府财政的压力。过去的一年,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收入中占比已达15.8%,在公共财政的占比更是高达25%。地方政府资金严重短缺,导致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争取土地指标,加快土地上市。过快过多的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来说,非常消极。2014年的土地政策料将继续宽松,但土地市场将不复景气。

  关于外部环境。

  美国已经开始实施对中国的“屠龙战略”,对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经济顶层权力“货币发行权、汇率定价权、资产定价权”进行干预和操纵。中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央行十多年来错误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境,其实是中国经济“顶层权力”被美国和美元控制的恶果。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挑起中国周边事端的努力,无不与经济领域的“屠龙战略”相辅相成。打击中国,最好的办法是打击中国的经济,让中国发生内乱。美国人深暗此道,中国经济出现二次危机的可能性极大。

  关于反腐倡廉。

  只有没有腐败机会的无奈和仇视,没有不想腐败的个人和正义感。这是个机会主义大行其道、传统价值观被彻底颠覆的社会。中国的现实,全社会腐败,病入膏肓。急症猛药,但现实是重症残疴。同样的制度体系,运动式的动作,无法实现刮骨疗毒。反腐,其长效效果,很难期待。2013年的肃贪,真正受影响的,只是各级行政体系内手中掌握的权力无足轻重的那些小人物,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人物,他们的利益丝豪没有受损,只是利益输送行事更低调、方式更隐蔽、火力更集中了。坊间已有传闻。说2014年10月份后,反腐的风暴季即将过去。个人宁信其无、不想信其有。但说到底,凡运动,皆不可持续。文革不过十年。三讲,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学习实践……许多事情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服务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需要提升的产业门类,也是启动中国内需最重要的产业,当下对服务业产生实质影响的所有政治行动,都不可能持续。

  关于房产税。从目前各类形势的综合评估看,近五到十年,全面推开的可能性极小。但必须清醒,开征房产税是个大的方向。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12.9万亿,人均宏观税负接近万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很重的水平,而9成来自企业,个人所得税占比不到6%。企业不甚重负,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未来,完善税制,培大共享税、提高增值税、改造消费税将是个方向。而自住房产税,将合并房地产全流程的相关税种,将税负转至保有环节。按照国际惯便,结合中国有缝就可以钻的举国投机心理,房产税最终必将是全民税。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4-2-22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钱最多的时代人人喊没钱,太诡吊了。我想这肯定有人在装没钱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