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广大网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衣缩食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面临着衣柜爆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谁家里就算没啥大物件,衣服都有不少,有的人家尚有可送的亲朋,多数人是“赠送无门”。相对衣服的浪费,人们更在意衣服的安全性,10个人总有2个人会问:这些旧衣会不会有传染病? “这可是最费力不讨好的营生。”内蒙古山区义工联合会负责人杨静宇做了六七年的义工,最开始送衣下乡还有市场,这两年没那么受欢迎了:一般的衣物也不缺,时尚类的穿不了。以前,他和一些义工还会入户调查,看老乡需要哪类旧衣,再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但这个工作量太大,没有坚持做下去,往往是一股脑儿堆到了村里。 呼和浩特天使公益事业联谊会负责人罗琦对此也深有感触:当地还没有一家公益组织具有清洗、消毒旧衣的设备。有的单位组织职工捐赠,最多是为了完成一次献爱心的任务,根本不考虑捐赠的质量。这需要义工们耐心地分拣、挑选,一部分会拿到家里进行简单清洗消毒处理,最后再统一装箱。 记者在一家爱心衣物救助站看到,旧衣服都堆在了楼道、洗车厂的角落。站长刘水霞说,现在不敢放开收旧衣服,随便在哪个广场上,分分钟就能收上几万件。“收上来存放是难题,遇到下雨天就担心发霉,这已是更换的第三个存放点了。”呼和浩特市社会扶贫工作促进会侯凯历说,与其他爱心救助内容相比,衣服已经排在扶危济困中最靠后的需要。送衣服下乡越来越被证明“得不偿失”,送的成本远远高于衣物的价值,有不少义工个人一年都得搭上几千块钱。 就目前六安不少周边村庄的人已经搬迁到城里的回迁户小区,以前的废旧衣物没有办法处理,还有各个居民小区的一些闲置的二手衣物,现在我处在六安市区以及周边县城大量收购闲置二手衣服!如有需要处理的网民可以联系我们! 电话:18656406618 QQ:826364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