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节已经过了近10天的时间,节日的氛围早已淡去,细心的市民也已发现,节日期间市场上堆满展柜的月饼已经难觅踪影。对于月饼这样一种保质期较短的节令食品,我们不禁要问:之前市场上的那些月饼都已经卖完了吗?中秋节过后那些没卖完的月饼又去哪儿了?商家是怎么处理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走访:礼盒月饼不见踪影
9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区梅山路、皖西路、解放路的多家超市,了解节后月饼的流向情况。走访中记者发现,当前已经很难在超市中找到月饼的踪影,几个超市的礼盒装月饼已经下架,虽然有些超市依然有散装月饼在售,但这些散装月饼都被放在了不起眼的地方,散装月饼的数量也很少,有种孤零零和被遗弃的感觉。
在市区梅山路的某超市内,记者在食品区转了一圈也没找到月饼的踪影,随后在销售人员的指引下,才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零零散散的月饼。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礼盒月饼全部没有了,现在只有一点点散装的月饼,都在那了,现在是买一送一。”记者注意到,这些散装月饼中有些连包装袋都不全,只有纸质包装没有塑料袋包装,对此销售人员表示:“有些是礼盒装拆下来的,没有外包装袋。”随后记者在另一家超市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而在走访的另外两家超市中,已经没有任何月饼在售。
流向:超市退货厂家处理
众所周知,月饼是一种节令性食品,中秋节一过,节前炙手可热的月饼便成了滞销货。那么,节后那些没卖完的月饼都去哪了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月饼的流向问题,超市基本给出了“退货”的说法,而月饼生产厂家则表示对于剩余的月饼会“进行处理”。
“我们超市卖的月饼大约一半是从外地企业进的,一半是从本地企业进的,月饼的保质期是很短的,超市不能一直卖,中秋节过后我们就把没卖完的月饼退货给厂家了。”市区皖西路某超市的陈姓工作人员表示。另几家超市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退货”的说法。
除了超市会销售月饼之外,市区的一些蛋糕店也会销售月饼,而这些月饼也都是公司自己生产的。采访中市区威尔康某门店的相关责任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他们做的月饼都卖完了,他们会根据往年的月饼销售情况和订单情况进行生产。“月饼是季节性的食品,只能少做不能多做,像今年中秋节的前三天,我们销售的很好,就算有剩余的月饼,我们会发给员工。”而小得意的张姓负责人员也表示,他们会根据情况进行生产,近两三年生产的月饼都卖完了。“就算有没卖完的月饼,我们会把包装拆了,和过期的面包一起卖给农村喂猪喂鸭,当作废品处理。”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上了舒城县的一家月饼生产企业,对方接电话的人员表示公司负责人不在,而对于剩余月饼的流向问题,该人员表示“会处理”,不过对于如何处理的问题,该人员没有多说。
监管:严禁将过期月饼加工再卖
采访中,一些市民向记者表达了对于剩余月饼流向的疑虑心理。“说实话,现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并不少,这些生产厂家会不会把返厂的月饼进行再加工,改头换面成其他食品继续对外销售呢?我们老百姓看到的都是成品,哪会知道背后的猫腻呢?”市民陈先生的一番话说出了很多人的疑虑。
那么,对于这些生产企业,是否有部门可以监管他们的行为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该局食品流通监管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秋节过后在保质期之内的月饼仍然可以销售,对于下架的月饼,经营者要有下架退市记录,返回到生产厂家之后,生产厂家要有回收记录。而对于过期的月饼,要进行无害化出来或者销毁,对于那些还有利用价值的月饼,可通过有资质的单位或者企业回收转化成饲料或肥料。不过该负责人表示:“严禁将过了保质期的月饼再进行生产加工成其他产品进行销售,一经发现或有人举报,我们将进行严肃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