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刊文称房贷新政助不少城市楼市成交量创新高,特别是北上广深较为明显。但房贷新政无法逆转楼市分化格局,对于不少二三线城市,去库存依然是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进入首个市场自发形成的调整期,以及由此导致的传统楼市“金九”成色不足。 在此背景下,房贷新政对稳定市场预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原地产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数据显示,尽管今年“十一”七天商品住宅成交量处于2010年以来最低位,环比降幅为35%,但此后楼市交易逐步回暖,周交易量连续突破,特别是10月第四周,一线城市周成交量逾1万套,攀上2014年以来的最高点。 实际上,在具有标杆意义的北京市场,房价确实显现出企稳迹象。国庆期间,北京库存房源的降价房源占比由9月份的87.4%下降到75.2%,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下降到80%以下的水平。而10月第二周下调报价的库存房源比例又下调15个百分点;并且,成交房源议价幅度进一步收窄,新增房源挂牌价则较上周上涨1.3%。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受目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房价再次暴涨的几率并不大。“房贷新政只是稳预期,让市场回暖的核心原因还是8、9月份的房价一直保持在相对平稳的低位水平。” 人民日报引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的话表示,尽管现在出台了房贷新政,有些地方取消了限购,但总体上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处于“去泡沫”阶段。 实际上,房贷新政也无法逆转楼市分化格局。对于不少二三线城市,去库存依然是重中之重。今年10月11日,青岛绿城诚园项目二期释放出六五折销售的消息后,引发老业主冲击售楼处。然而,在城镇常住人口不足北京1/4的青岛,商品住宅库存已是北京的2倍,去库存周期高达26个月。即使有了房贷新政,“降价跑量”仍是开发商不得不做出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