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799193875 于 2015-6-30 11:19 编辑
你有没有勇气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去一个陌生的国度?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可能饮食喜好差异很大的生活?这些听上去有些令人发愁的假设问题,正是韩国留学生金权中和金睿讚经历着的事情。 近日,记者来到皖西学院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见到了这两位留学生。金权中和金睿讚均来自韩国协成大学,专业是中文。今年3月份,俩人作为皖西学院第一届韩国交流生,来到该学院学习中文,如今他们已经在六安生活了4个月左右,谈起在这里的生活,“六安的空气好,人热情”。
谈城市:空气好人很热情 “回国后,最想给家人或者朋友介绍在六安生活的哪一方面?”“好空气!”面对记者的提问,金权中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他告诉记者,六安的空气很好,天空很蓝,“听说北京的空气有时很不好,但这里的空气很好。”学校坐落的月亮岛景色很美。初到学校时,正是校园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春季,校门前的淠河风景也很美,是自己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听说端午节还举办了龙舟赛,可惜我们去了黄山,没看到,真可惜。”闲暇的时候,他喜欢逛街,市区不少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学校也组织了他们去到皖西博物馆、寿县等地参观学习。 谈及在六安的生活,金睿讚连连说道:“大家很热情,帮助我们很多。”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帮助他们,对他们嘘寒问暖,生病了还领着去医院。有一次,金睿讚换了个新手机,却因全是中文说明看不太懂,不知如何操作,授课老师夏艳野得知后,当即联系上了一位懂些韩语的学生,赶到其宿舍帮他“搞定”了新手机。
谈缘由:想练习中文而来 90年出生的金权中,因父亲工作的缘由,10岁时曾在天津生活过一年,懂得一些中文。而92年出生的金睿讚则是第一次来中国,在来六安之前,中文也不大会识、会说。他们告诉记者,在韩国的大学里,学生们可以选择两个专业就读,两人的第二专业都是中文。有些韩国企业在招聘职员时,也会考虑职员的汉语能力。“老师告诉我,要学好中文要去中国,所以我来了。”金睿讚说道。 对于为何选择“皖西学院”作为自己的交流学习的院校?两位留学生给出了相似的答案。“我对中文很有兴趣,也很关心。不过,像天津这些大城市中韩国留学生不少,常常是韩国留学生玩在一起,大家还是用韩语交流。但在这里不一样,周围都是中国人,得用中文交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金权中告诉记者。如今两位留学生的中文水平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日常交流对话,基本可以使用中文。
谈美食:最爱大井拐包子 采访间,记者与两位留学生聊起了中韩的饮食,俩人对曾经吃过的大井拐包子念念不忘,“好吃,好吃。”原来,在经过本地同学老师的介绍并慕名品尝之后,皮薄馅厚、香浓的大井拐包子“俘获”了两位留学生的胃。 初到六安的生活,也面临水土不服、生活习惯不同等情况,在他俩看来,六安的菜肴虽美味,但相比韩食来说,油较大,口味也较为偏重,肠胃一下子难以“接受”,俩人的生活并非立刻适应,金权中还开始了自炊。而现在,问起喜欢的食物,金睿讚说“是红烧肉和绿茶饼。”
谈差异:挺羡慕体育课的 当记者问起中、韩两国大学生活的差异之处。爱好运动的金权中告诉记者,在韩国的学校中体育课很少,相比之下,这里的体育课多些,正合自己爱好。“我喜欢运动,尤其喜欢踢足球。”除了在体育课时能踢足球外,平时闲暇时间看到学校操场上有人在踢球,也会因技痒而加入,因此也遇到了一些来自其他专业或其他城市的学生,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家乡介绍给他,让他了解到其他知识,“有一位来自黄山的同学,给我看了黄山、宏村的照片,太美了。上次(端午)假期,我们俩就去了。” 谈及回国及未来,两位留学生也给自己制定了计划,金权中觉得自己另一个专业是流通经管,以后也想从事相关的行业。而金睿讚打算考公务员,“有机会还想再来中国。”(记者 邱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