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082
  • 回复0

[六安民生] “一村一品”富农家 ——金寨县双河镇在调结构中发展特色农业侧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下旬,记者来到被誉为“西生姜第一镇”的金寨县双河镇,远远望去只见那漫山遍野、一望无垠的生姜田地,就像一块块墨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山腰坡地,伴随扑面而来的是幽幽的姜味香气。现年50多岁的姜民陈国富高兴地说:“再过一个月时间,我们就到了生姜收获的关键时期,现在正在修整姜窖,准备将新挖的生姜及时储藏。”


  双河镇是农业大镇,现有耕地1100亩、林地面积12.6万亩。过去,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的影响,大量自然农业资源发挥不出高效益,曾一度困扰着该镇高效农业的发展。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既推动高效农业上规模成气候,又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双河镇镇长蔡先炎说,近年来,他们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创建培育农产品主导品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镇高效规模农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经初步预计,今年全镇有望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9000元的大关。


  近年来,金寨县双河镇立足当地实际,着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使每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优势明显的主导农业产业或农产品特色品牌,大幅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该镇相继打出了一系列助推特色农业发展的“组合拳”,出台了相关政策,发展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好的“旗舰型”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引进、培育、推广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综合生产能力以及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金寨县大别山野生猕猴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于2012年2月,坐落于该镇大畈村境内,公司以猕猴桃规模种植及精加工项目为主。自成立以来,秉承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的理念,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积极构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营销服务平台。该公司在充分利用当地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同时,大力创办标准化示范园和规模种植基地,在皮坊村肖家湾建成野生猕猴桃原生保护基地,在双河、黄龙、街道、河西四村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在大畈村建有20亩猕猴桃深加工厂区,镇政府积极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双河、皮坊、大畈等村群众积极发展猕猴桃生产,3个村群众人均增收1000余元,猕猴桃为群众淘来了钱袋子。


  黄龙村位于双河镇东北部,现有耕地700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左右,山场面积8866亩,黄龙村立足适宜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资源,谋划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立林木种苗培育基地。该基地位于黄龙村大湾组和杨湾组,主要培育潢川金桂、丹桂、红叶石楠等,通过扩规模、扩品种、扩市场、抓管理、抓品牌、育龙头等途径,不断推广“基地+农户”、“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建设以生态林苗木为主体,珍稀树种苗木为特色,城镇绿化苗木为补充的组织合作社和协会发挥好苗木产、供、销的主导作用,统一组织苗木的引进、规划布局、种植、技术指导和销售定价等工作,提高育苗组织化程度,实现基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正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基地知名度。苗木正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中药材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也是环境友好型产业,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中药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双河镇坚持“市场主导,特色优势,部门联动,农民实惠”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上,突出抓好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协会+农户”等方式,建成一批中药材产业基地。此外,还通过宣传发动,积极鼓励农民以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使土地向中药材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转,让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药材的优质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品牌创市场、以特色求发展,凸显了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药材好,药“财”进。(陈贤禄 记者 程传军)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