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舒城县举办了一场为洪真尘小朋友的网上“网捐”活动,短短几天时间,30多万元捐款让洪真尘看到了生的希望。 洪真尘是个不到一岁的小朋友,因患了石骨症,巨额的医疗费使全家陷入了痛苦和无奈之中。为筹集治疗费用,舒城县义工联合会开始了网上募捐活动,随后,一些民间组织也加入到了募捐的行列。终于,在爱心接力下,一笔笔捐款如溪水一样流入了爱心账号里。 微公益,走进寻常百姓家 随手转发帮助农村的孤寡老人,随时转发帮助贫困的大学生,随时转发关爱留守儿童……这些微公益爱心传递活动均发起于志愿者团体“舒城义工联合会”的爱心资助平台。 义工联合会的发起人李永生说,作为一个退伍军人,一直梦想做点公益事业,成立了舒城县义工联合会,有计划地做起了慈善事业。但慢慢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愿意做慈善的普通百姓也很积极,但就缺少这个做慈善的平台。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困难个体,李永生利用网络新媒体,创设了爱心资助平台,让求助者和愿意资助者相互对接。 如今,微公益在舒城已呈普遍开花之势,如“无偿献血公益联盟”、“创业爱心圆梦”等微公益活动如火如荼。该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微公益力量正在民间快速发展,传统的一些公益性组织,由于民间力量的加入,变得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微公益,我们定位在微字上,强调的是平常人、平常心、平常事。”舒城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是让人人都能参与,如捐几元钱、转发一条微博,参加一个活动,以此帮助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微公益,破解德育之困境 微公益破解了德育的困境,对此,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林深有感慨,微博、微信是青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参加文明创建等社会实践,使全县的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时代性。 “一月一百元”微公益发起者杨永勇3年前就致力于该工作,现在他的团队已发展到30多人。杨永勇说,这主要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收集一些需要帮助的对象,以一月一百元的形式帮助、扶持他们。到目前为止,该项活动已捐助了50多人。 “青年人最有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也快,他们富有创意的微公益活动改变了传统志愿服务的固定模式。团县委正在引导更多青年人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大爱精神。”舒城县团县委书记文方说。 王有平当初是一名高中生,本是读书的年龄却在社会上混日子。家里人很着急,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那就是到乡下参加一次微公益活动,农村儿童的贫困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使他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说,我再也不能这样混日子了。他又重新走进了学堂,还考取了大学。 舒城县委党校副校长马玲这样看待微公益,微公益弥补了青年人的德育只有理论说教没有实践的不足。它从行为方面更有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的锤炼,因此,这种公益活动是我们德育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 微公益,在发展中完善 舒城县律师服务所的李刚认为,微公益具有灵活性、机动性的特点,弥补了现阶段政府福利制度还达不到的地方,同时,爱心公益这种平民化的公益更有利于在民间弘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精神,净化社会风气。 但微公益也曾遭到质疑。杨永勇坦承,当初他发起“一月一百元”微公益活动时,好多人就怀疑。但事后想想,老百姓的质疑也可理解,因为确实有不少案例表明,有人打着公益旗号行沽名钓誉之实,或借此捞钱;有的企业以公益名义打变相的广告,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完善的地方。 看看一些网友的发言,如网民小草:目前微公益多是利用网络平台和网民热情,更多是个人和志愿者的个人行为,很容易因为个人原因影响整个活动的进程,因此要制度化和规范化。 网民@:一些网络上的微公益活动,一般群众难辨真假,极易出现挪用善款、滥用善款等失范现象,甚至还出现欺诈现象。这类微公益活动中发生的违法事件,极大地破坏了微公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如何从法律上加强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网友爱管闲事:要强化微公益组织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同时,鼓励单位或个人积极举报。还要培育社会公益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共济的传统美德,为微公益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陈 胜 来源皖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