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很多都人都知道,“家有一老便是一宝”。大部分父母对于儿女都是无条件的付出,儿女也享受着父母的爱,等到父母鬓染秋霜,又有多少儿女为父母认真考虑过——父母真正需要什么?作为儿女该如何回报?
雇保姆、买菜做饭
——父母帮儿女省了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组建家庭后的几年,要么和父母住一起,要么就邀请父母去他们家里居住,方便互相照顾。更多的时候,年轻人工作比较多,照顾不了孩子,老人在家里不仅要带孩子、做饭做菜、打扫卫生,有文化的老人还要教孩子启蒙知识,肩上的担子也挺重。这些付出算在一块得有多少钱呢?作为子女,可曾算过这笔账?
作为80后的王慧在宝宝出生之后,公婆为了更好的照顾孙子,就商量着搬来和他们一家三口一起住。王慧表示,他们夫妻俩也想雇个保姆,不辛苦父母,但是公婆却说,不怕累,有孙子带是最大的快乐,有的保姆是需要住家的,家人都觉得保姆在家住也不方便。保姆的薪水挺高,越是带小宝宝的保姆,薪水更高。按一般的标准,一个月薪水大约要2000元,算下来一年平均两至三万,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就有点犹豫。“父母来照看孩子,我们肯定更放心,而且父母也说了要给我们省下请保姆的费用。”王慧说,老人与孩子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会照顾得更加细心,小夫妻也能安心上班。
庚甜是位新妈妈,宝宝才几个月大,她的父母也在宝宝出生后来到她家带外孙,另外也帮忙做家务。“说起做饭,我真要感谢我爸妈,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夫妻俩要么去外面吃,要么就去两家父母家吃饭,一个月花在外吃饭上的钱真不少。现在我妈帮我带宝宝,我爸每天去买菜,我要把菜钱给他们,可爸爸都不要,说顺便买了,不要我们给钱。其实,我知道,自从父母来和我们同住之后,我们省了不少开销。”庚甜这样说。
老人关爱子女
——不能用钱计算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不少老人都在给刚组建家庭、有了孩子的子女带孩子、做家务,且不求回报,只想着给子女减轻生活负担。
李先生今年61岁,也和不少老人一样,他和老伴来到女儿家居住,为了更好地照顾孙子,给女儿、女婿减轻生活负担。李先生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需要自己照顾孩子、工作也要兼顾,感觉特别辛苦。现在我们就想多帮帮女儿的忙,不想让她和我们年轻时候一样累。让女儿、女婿能有多些时间搞工作,毕竟三十岁左右是干事业的年纪,不能让家庭琐事扯他们腿。”李先生表示,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会节省,去菜市场、超市都买又好又便宜的菜,一家人回来就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既卫生营养又省钱。
在现实生活中,老人为子女做的还有很多。王慧说:“现在宝宝上幼儿园了,一般上午十点半、下午四点半就放学了,和我们上下班时间不一致,所以婆婆每天去接孩子放学,我们也不要急着去接孩子了。”
庚甜也表示,现在父母在身边,他们都觉得忙事业很踏实,无后顾之忧。他表示,老人给予子女、孙辈的关爱,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也不是请个保姆就能够替代的。
子女买礼物、给钱
——老人最需要关爱
从带孩子、买菜做饭、做家务等等事情,家里的老人给子女付出了很多,而身为子女,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几位受访者都“坦率”地表示:“还真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所有的年轻人在谈及自己对于父母的关怀的时候,大多都会说自己都会在过年过节、父母生日、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给父母买些东西,或者直接给钱。王慧表示,他们会在过年过节、父母生日的时候给老人准备礼物,平时因为忙,就忽视了一些。不过她表示,为了让双方父母可以放松,他们每年都会带老人出去旅游两次,给老人散散心。
对于希望儿女做些什么的话题,李先生说:“我们作为父母,一般都是无条件的为孩子做些事情,并不求孩子对我们回报,给钱给物是他们表达孝顺的方式。不过,我想大多数父母也一定和我一样,更希望孩子在回家后不是玩手机,而是多与父母沟通,说说工作上的事情,我们虽然老了,但也能为孩子的工作上的事情给些建议。”
和李先生一样,有的老人还表示,父辈与年轻人在生活、工作等事情上肯定看法有一定的分歧,不过“孝顺”二字中最重要的是个“顺”字,希望子女少些对于父母的抵触情绪,多些倾听,多些沟通。(记者 李振欣 来源大别山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