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1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在京联合发布《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调查》指出,海外居民对中国游客整体持上积极欢迎的态度,并认为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展现了文明和礼仪。
外国人对中国人在购物情境中的行为最为关注,且认为中国游客在旅游购物中的形象认知度最高。中国游客在礼仪方面与境外目的地存在较大冲突。在文化、习俗上冲突表现较为明显。海外居民认为,中国游客最关注旅游地的艺术,选择海外旅游目的地的最主要因素是景点的吸引力。
同时,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在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较为突出,其中乱扔垃圾占23%、闯红灯占17%、围观起哄占16%、插队占12%,其次则是小孩随地大小便和践踏花草等行为。多数国外民众认为,游客文明意识欠缺、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等是造成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现象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别为31%、31%和25%。
这项调查主要是针对外国人对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的认知进行调查。调查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亚、非、欧、美、大洋洲均有选样。在大多数受访的外国人眼中,文明意识差和文化差异构成了中国游客在海外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原因。此外,哈萨克斯坦、埃及以及澳大利亚的外国人还认为,生活习惯差异也是导致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因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除了外国人眼中的这些原因,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之所以频现媒体,也是由于我国大众旅游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同时出境旅游增长过快所造成的,“中国人出境游规模大,发展旅游时间短,所以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第二个,我们的规模大,所以不管是文明的行为还是不文明的行为,都会引起国际国内的关注。简单的讲,是我们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和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历史阶段所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