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场地小,动物少,设施破旧,游客寥寥无几,使得六安市唯一的动物园现如今甚是落寞,更是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境地。小伙伴们,你还记得市区人民公园里的动物园吗?你还会带点零食去看看动物们吗?在日前的采访中,79岁的老园长罗树棠一再感谢多年来关爱动物们的好心人,更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能在寒冬里为动物们送去温暖。
“旺季”也就百余游客
“人民公园里的动物园还在啊?”,“还是只有原来那些动物?动物品种太少没啥看头啊。”“老动物园?我都十几年没去过了……”1月8日中午,天气晴好,不少市民在市区人民公园对面的皋城广场游玩。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市民,其中有七八位市民都以为公园里的动物园已搬迁了。当得知老动物园仍在时,受访的市民几乎都表示很久没去过了,也不打算去游玩。不少市民告诉记者,他们都以为老动物园已不再经营了。
15时左右,记者走进了动物园,看到偌大的园区只有三个人,分别是正在清洗菜叶的园长妻子和一名亲戚,以及一位来看望园长的老朋友。在随后记者等待园长返回的近一个小时中,陆续来了四位游客。园长罗树棠表示,元旦的三天小长假是动物园“旺季”,游客也不过100多人,平时一直都是很少的。
老园长仍在坚守
动物园的门票分别是成人十元,儿童五元。游客少,自然门票收入就少,那么如何维持动物们的基本生活呢?“这几年实在困难,一直用我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勉强支撑,不过也得到了不少好心人的资助。”罗树棠告诉记者,动物园没有足够的经费饲养动物、更新硬件,经营困境让他很是忧虑和无奈。
罗树棠原是浙江余姚人,自小跟着叔父学习饲养动物,后到上海动物园工作。在1958年响应号召援建安徽,他又到了蚌埠市动物园当饲养员。“当时人民公园里新建的动物园没有专业的饲养员,他们便联系了我。”罗树棠回忆道,1993年,他承租经营了该动物园,还从蚌埠市动物园借了一些动物入园。早些年时,动物园的生意一直都挺不错,也成为了很多市民留下儿时印记的地方。不过随着城市发展和众多公园广场的免费开放,动物园越发落伍,游客也日渐稀少。面对动物园的窘境,有不少人劝罗树棠不如放手返乡养老,而他却还想再坚持坚持。
动物园里年纪最大的猴子已经30多“岁”了,年老体衰的小动物没有足够的营养,如何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天?罗树棠开始尝试爱心认养等办法,缓解动物们的口粮难题。罗树棠表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六安可以建一个有规模的大型动物园,那样他就可以把小动物们好好安置过去,自己也能安心退休了。
市民接力献爱心
对于每个老六安人来说,动物园承载了太多的儿时记忆和美好时光。老照片虽已泛黄,而动物园的窘境还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最近就陆续有市民特意抽空到动物园照顾生意,也找一找以前的回忆。
“我们带了点火腿肠,不知道猴子喜不喜欢吃呀?”8日下午,在合肥上大学的苏磊,利用放假时间和表哥一起来到动物园。39岁的张鲲鹏是动物园里的老顾客,也是动物们的老熟人了,他每次到动物园都会逗一逗猴子,摸一摸小兔子、小狗甚至还敢摸摸狮子呢。
“我家住在附近,小时候是看着这些动物长大的,有了孩子后也经常带他来。”张鲲鹏告诉记者,虽然动物园如今没啥看头,但毕竟有感情,另外,一座城市也需要一个动物园,希望相关部门和更多的市民能给予关注。
也有不少网友为动物园的未来出谋划策。网友“勿忘初心”建议相关部门能扶持拨款,市民也相应给予捐款,让动物园可以有个更好的发展。“阿阿蒙”希望可以领养,而“梦寻”、“失去的青春”、“猫咪日记”等众多网友则希望我市能避开闹市区,在其他地方重新规划兴建一个上档次、成规模、有品位的大型野生动物园。(记者 张静/文 王丽/图 来源大别山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