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六安市快餐盒饭配送和全国一样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大中学校附近的快餐外卖单位更多,使用订餐平台最多的人群是学生;而订最多的是快餐。饭菜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卫生条件较差,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冲击了传统的餐饮企业,也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日前,笔者对城区的快餐盒饭配送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可谓喜忧参半,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网络配图
六安市外卖发展现状
目前,六安市快餐外卖服务发展迅猛,“饿了么”、“美团外卖”“黄焖鸡米饭”“老乡鸡”等连锁企业也进军到六安。外卖服务虽然可使消费者独立用餐,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快餐外卖营业额占到了企业营业额的25%至30%,有助于帮助企业树立新形象,协助企业确立市场领先地位,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益。但是,有的外卖连锁店卫生条件差,设施设备落后,甚至有过期变质食品,必须引起食品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六安主要的快餐配送方式有以下几种:集中式外卖配送系统。集中式外卖配送系统是指建立统一的订餐呼叫中心,再根据各个门店的辐射范围及繁忙程度对订单分拨处理,最后由指定的门店生产、配送。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店铺员工进行配送。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快餐配送方式都属于此类。专门人员进行配送。部分企业与其他专门配送企业(例如美团外卖)签订协议,由配送企业统一进行配送。
而快餐消费品牌及人群,据艾瑞的调研数据,使用第三方网络外卖平台的受访者中,67.8%的用户预订过西式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等餐户)的外卖,紧随其后的分别是独立运营(指沙县小吃、特色小吃等餐户)和中式快餐餐户,预订比例分别是59.6%和51.5%,而饮料糕点品牌(指星巴克、好利益来等餐户)和正餐品牌(指俏江南、海底捞等餐户)的预订比率分别只有44.9%和43.5%
在各大外卖平台上,虽然消费者可选择各种各样的餐厅,但是现阶段消费者叫外卖还是主要集中在快餐类餐品。而主要人群的对比显示,76.8%的在校学生使用过第三方外卖平台,而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的比率分别只有55.4%、51.7%,而这两个人群使用连锁快餐品牌的网络外卖服务的比例分别高达72.1%和68%。这意味着,现阶段第三方外卖平台最大的优势群体仍是学生。
外卖火热背后问题多多
笔者调查了解到,餐饮外卖红火发展背后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餐饮企业不具备条件。部分餐馆环境差,没有消毒设施。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差,没有建立完善的索证索票制度。食品加工管理不规范。无专门配送工具,大部分为泡沫盒,无法对食物进行保温也无法冷藏。外卖配送企业配送资质不齐全。大部分网络配送企业并不具有相应的配送资质,有的甚至没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如“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餐饮企业不具备餐饮服务许可、无照经营,上传虚假图片欺骗消费者。由于外卖020市场的兴起,对于餐饮企业的要求大大的降低,存在一部分餐饮单位无门店、无经营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的情况。餐饮企业与外卖配送企业容易产生责任纠纷。
加强监管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为切实保障餐饮外卖的食品安全,笔者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和餐饮外卖平台商应该分清责任,共同加强线上线下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
强化许可监管把关。进一步加强食品许可证的核发,严格把握准入门槛,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办理,对有外卖要求的,建议要增加外卖必须具备的工具、人员和相关条件,并在营业执照上注明,不具备条件的,不得外卖。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多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餐饮企业进行抽查,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进行处罚,并责令整改,甚至吊销证照。同时还要加强对与外卖配送公司合作的餐饮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加盟企业的监管(如“饿了吗”等)。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责任。并对于这些餐饮企业进行统一检查,对于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符合办理要求的进行核发,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取缔。
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联合新闻媒体、学校等,加强对公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要加强对外卖消费最多的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自觉关注食品安全的能力。
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对于外卖配送所使用的配送盒和餐具进行监督检查,实行监督抽检全覆盖,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饮具,严肃查处,禁止使用,确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汪宏春 吴璇 来源 六安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