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稼人不怕收入低,就怕生个病啥的,失去了劳动能力,一切收入都没了。以往我们看个病不容易,没想到现在医疗部门主动下乡,对我们嘘寒问暖,等于让咱致富奔小康挺直了腰杆啊!”5月6日,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当地主要贫困户之一的村民张帮若感慨地说。
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当前农村人口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金寨县现有贫困户30247户,其中,因病致贫的有18173户。当地党委、政府在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作为,把上门等服务变为主动去服务,到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开展各种扶贫帮扶。
“汪能保老俩口的儿子去世早,两位老人都有疾病,没有劳动力是致贫主要原因。”花石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长蔡志彪负责大湾村民组的扶贫工作,他告诉记者,他家各项补贴能够保证基本生活,但离脱贫还有一定差距,乡里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牲畜养殖、茶叶栽种、建设光伏电站等一系列扶贫措施。
在金寨县,不仅仅是医疗扶贫,光伏扶贫、农业扶贫、特色种养殖扶贫等一系列行动,正在革命老区的深山里铺开来。
记者在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采访光伏扶贫时,68岁的村民王合术正用扫把在清理光伏电板。“我家的光伏发电设备是去年6月份安装上,今年1月份的时候,我到镇上的银行打卡,发现卡里多了1600多元钱,一打听才知道是光伏发电上网卖的钱。”
“多亏了光伏发电,从去年到现在,俺已经有4560元进账了,不仅攒够了娶媳妇的钱,老母亲也有了照应。”金寨县铁冲乡邓长雨不无欣喜地告诉记者。
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副局长时培甫向记者介绍,未来,金寨县还将对贫困户光伏发电站进行“扩容”,从3千瓦提升到5千瓦,让农户的收益再增加近2000元。
记者从该县供电部门获悉,为了畅通光伏扶贫“最后一公里”,2015年,金寨供电公司投入2.5亿元资金,升级改造农村电网,这个投入几乎是前5年的总和。为了让光伏扶贫精准到位,原计划2020年实施的金寨县新增500千伏变电站布点,提前至2016年实施,原计划2019年实施的两座110千伏变电站也提前至2016年实施。
“光伏发电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较高、无需劳力投入、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特别适宜扶持‘失能’、‘弱能’贫困户。”在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局长马昌如看来,选择光伏扶贫项目是正确的抉择。“光伏发电的收入可解决三、四口人的农村贫困家庭一年的最基本生活问题,同时,在全县每村筹资建设一座60千瓦的村集体光伏电站,年收入6.5万元左右,可一举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马昌如说。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安徽时走访的村子。记者在该乡采访时了解到,为落实总书记的嘱托,打好脱贫攻坚战,该乡调整充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包村,全体乡村干部包户到人。同时抽调2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干部负责扶贫工作业务。同时开展入户访户,全体帮扶工作人员深入帮扶对象家中,摸清贫困户家底,切实掌握帮扶对象的真实情况,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所想、所盼,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完善帮扶措施,使帮扶措施更能切合实际,使贫困户如期脱贫。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首要工作来抓,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所有乡村干部、帮扶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做到结对帮扶责任人不变,脱贫攻坚任务不变,脱贫完成时间不变。
在实施精准扶贫之前,少数驻村干部只是到贫困村走一走、看一看,没有具体的目标,对贫困家底摸底不清。当前,金寨县要求以“精准扶贫”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成效。通过建档立卡回头看等措施,杜绝政策“走在路上”现象,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扶贫工作干得好与坏,党员干部合格与否,都得百姓说了算。这让群众有了底气,干部受到监督,“精准扶贫”更见精准。
而这些都归功于对工程进度的有力监管。“每天的工作进度到哪里,上面都很清楚,县里的分管领导、供电、财政等牵头单位和一些施工单位都积极配合,这是光伏到户领先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时培甫说。
“再加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到2020年,我县将一举解决3万人脱贫问题!”谈到5年内完成脱贫任务,马昌如既感到压力山大,也表示信心满满,他说:“现在的政策和重视程度都不一样了,光伏扶贫带动脱贫的贫困户更多,未来我们会更坚定地走这条阳光扶贫道路。”(记者 张瑞 刘进 李东林 来源大别山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