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763
  • 回复4

[六安事儿] 六安这个祠堂有点老,建筑古朴,风格独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6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盛世修史”,民间“太平建祠”,是中华名族传统之一。百姓生活富足之后,自发修谱建祠之举客观上健全了民间档案,弘扬了孝道文化,在裕安区苏埠镇横排头村,就有这样一栋引人注目的祠堂——罗氏祠堂,它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前,芜湖、蚌埠等全省各地的罗氏宗亲代表们,就齐聚在罗氏宗祠寻根问祖,这也促进了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罗氏祠堂青砖、灰瓦,立柱翘檐。大门正中为匾额“罗氏宗祠”,正厅陈列罗氏先人牌位。院墙两旁长联历数家族光荣,勉励子弟建功立业。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俊逸雄奇,纹饰精美。

1.jpg
  据罗氏宗谱记载,祠堂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整修,现保存清代风格的古建筑30余间,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皖西古民居风格。作为乡村文化的活化石,罗氏祠堂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收录。2012年5月被六安市人民ZF公布为第二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氏安徽宗亲会会长 罗明武:我们这个祠堂是明朝天启年间创建的,历经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文化大革命时候受到了破坏。在1999年在地方ZF的领导下,发动我们的家族进行了维修、保护。现在整个六安市乃至江北像这样的文物保护宗祠为数不多。现在我们的宗祠起着凝聚和睦家族和乡亲的重要文化作用。

2.jpg
  据介绍,罗氏祠堂每年接待很多海内外回来寻根祭祖的人,同时祠堂文化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已有相关的投资者看中了这里的文化旅游投资前景,决定投资建项目。


      祠堂,也许是最能承载中国人家族意识的场所。在城市化大潮奔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走进城市“开枝散叶”。而祠堂作为一种文化纽带,一头牵着的是城里打拼的人,一头牵着的是他渐行渐远的故乡。来源:直播六安  记者:文世杰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16-5-16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好好的保护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6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么好像见过呢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1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祠堂现在很少见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