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有地名,寸步难行,地名出错,方向混乱。为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近期,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在1979年至1986年,距离现在已经过了30多年,众多地名消失或发生变更,现有地名信息不全、不新、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与此同时,近些年,社会上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的现象屡见不鲜,命名盲目追求大、洋、怪、奇等。现有地名信息陈旧落后、不全不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制约了我市正在开展的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为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我市2014年下半年就成立了六安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严格序时进度,推进普查工作,就地名普查技术服务采购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中标单位为安徽省第四测绘院。截至目前,在金安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7个县区已有舒城、霍山、金寨、霍邱4个县召开动员会议,各县正在进行资料收集。对调查发现的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同音以及用字和拼注不规范等现象,各县区将根据六安市地名普查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命名、更名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确保2016年年内完成我市地名普查主体工作,预计2017年6月前市里完成对各县区普查成果初审。(汪俊祥 六安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