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安徽高考负一分作文
早晚用大宝
陆秀红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如果拿着自己的试卷比自己的试卷呢,那就得变脸。
高考,小明考了98分,妈妈伸手扫他一巴掌,咱安徽的孩子100分才能上北大。小刚考了61分,妈妈吧唧给他一个吻,咱北京过了60分就能上北大。然后,小刚去北大了,小明去毛坦厂复读了。
中考,小明考了98分,妈妈伸手扫他一巴掌,皋城中学的学生100分才能上一中。小刚考了61分,妈妈吧唧给他一个吻,芮草洼中学的学生过了60分就能上一中。然后,小刚去一中了,小明去派出所改回农村户口了。
小考,小明考了98分,妈妈伸手扫他一巴掌,在城里小天才辅导班每次都考100分这次怎么弄的。小刚考了61分,妈妈吧唧给他一个吻,上次黄泥坎教学点班主任说考55分这次及格了。然后,小刚过了一个没有暑假作业的暑假,小明被报了五科小升初一对一的辅导班。
一所乡村学校,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不满意,你说一百二十个样子他也要把孩子转到城里。乡村老师对着家长的背影说,这孩子进城之后100分的卷子能考101分吗?
一个分数,能让孩子升级为英雄,也能让孩子沦落为狗熊。一个孩子,不管是英雄,还是狗熊,都有他的出处。进进进,家长的口令。分分分,既是学生的命根,也是他们的孽根。人往高处走,但走得太高就“高处不胜寒”了,高处的人总有挤掉下来的。水往低处流,有时也有翻身的机会,淠河里流淌的纯纯清泉,也能步入省城的高楼大厦。
高考考场,默默盯着两个孩子捧着分数喜乐无常,最煎熬的事情莫过如此。看着图,模模糊糊中不晓得自己是谁了,是小明还是小刚呢?抑或自己正处于哪种状态呢?恍惚中来了一个小学生,在漫画的中间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子,比看图说话还小儿科,好干脆的评判。忽而又明朗起来,原来这作文题就是那么简单的连线题。
机会均等的校园里,考100分和考61分都能笑起来。而相反的一面,考55分和考98分都沮丧着脸。我们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父不成“刚”。北大毕业的一门心思卖壹号土猪肉,皖西学院念书的勤工俭学摆方燕烤猪蹄,哪个不吃香?
君子动口不动手,孩子的父母一会儿是唇印君子,一会儿是掌印小人。孩子的分数,神奇决定了父母的人品。书上说,让三分海阔天空,全是瞎扯淡。如果有那么一枝神笔,我愿意在每一个乡村都画一所城北小学,在每一个乡镇都画一所皋城中学,在每一个街道都画一所一中。
然后像女娲一样泼洒墨水,顿时有了好多分散淠河两岸的江淮好老师,老师瞬间有了神笔,在每一张试卷都画一个100分。再然后,家长也有了神笔,在每一个孩子脸上都画一个鲜红的唇印,孩子就像多长了一张嘴,从此口吐莲花,不再有苦难言。紧接着,陪读、学区房、有偿家教、教师进城考试、家长彻夜排队报名、学生考不上好学校跳楼等等,都写进了历史。
有句养颜的广告语:早晚用大宝,嘿,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孩子的脸,越来越成为当今教育的晴雨表。孩子的脸,不该是悟空的脸,说变天气预报的符号就变符号。滋润孩子脸蛋的大宝究竟是什么,正是千呼万唤的教育均衡。
均衡,均衡,你在哪里呀!夏明这副漫画作品的第三个场景,小明和小刚各自捧着多少分,各自脸上印着什么,目前“夏”落不“明”。
分比分得死,货比货得扔。高考阅卷一结束,数以万计的这份试卷,裹着汗渍和指纹,将被扔到莫须有的地方,却是真真切切的。
注:文中人名、地名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2016年6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