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就在陈女士受到惊吓的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正好播出了一期节目——到底是谁,窃取着我们信息?节目中说到这些个人信息对于骗子来说,获取起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真让人不寒而栗。
在电视节目中,公安刑侦办案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民的开房记录、航班记录、手机定位,公安可以掌握这些信息,也可以查到这些信息,但是需要多部门合作、多警种合作。一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就能掌控这些信息,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吃惊。
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另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发现,个人信息泄漏主要有五大路径:一是人为因素,即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二是电脑感染了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被窃取;三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站漏洞,入侵并盗取保存信息的数据库;四是用户随意连接免费WIFI或者扫描二维码而被不法分子盗取信息;五是密码简单,“一套密码走天下”,极大便利了不法分子进行“撞库”。
如今是一个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它给我们的生活确实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时刻多加防范,尽量保护好自身的网络安全;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加安全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早点到来。
记者: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