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设为首页
客户端
扫码下载客户端
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
登录
|
注册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全站首页
社区论坛
签到排行
用户排行
帖子
好友
道具
收藏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门户
房产
装修
汽车
婚嫁
资讯
活动
招聘
相亲
信息
租房
二手房
跳蚤
宠物
招聘
二手车
亲子
手机
社区
茶座
我要买房
找设计
装修家居
交友
职场
生活
网购
情感
皋城车友
找美食
谈婚论嫁
求医
兴趣
验房
走近
六安论坛
»
社区论坛
›
城市生活
›
皋城美食
›
你的口味是甜还是咸 ? 为什么会有“南甜北咸”之说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阅读
1832
回复
1
[私房菜谱]
你的口味是甜还是咸 ? 为什么会有“南甜北咸”之说
[复制链接]
lafood
lafood
当前离线
积分
183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6-10-20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是怎么来的?就在一千年前,中国南方还以嗜咸著称,北方人爱吃的食物反而极为甜腻。中国甜党咸党的地域分布,是怎样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中国北方和南方的饮食口味差异颇大,因而有“南咸北甜、东辣西酸”的说法,特别是南方食物的甜腻最为深入人心。
江南菜到底有多甜?在以甜著称的无锡,饭馆里的炒青菜和豆腐干按北方标准都称得上是甜倒牙,小笼馒头的汤汁里更是会有一小块没有化开的糖。附近的苏州、上海虽然甜度不及无锡,但菜肴也以甜出名。就算是常州菜,虽然以不甜而闻名于江南,但在北方人尝起来也带着明显的甜味。
▍ 两道上海菜
不过,时光倒退一千多年,中国人的甜党咸党分布却和今天有天渊之别。
有钱就要多吃糖
北宋文人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将中国当时的口味分布概括为“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与今天的甜咸地图完全相反。
为什么当年最喜欢咸口儿的地区现在会如此嗜甜?什么样的地区最容易爱吃甜食?
和其他口味上的偏好主要来自幼年的培养不同,嗜食甜食是人的生物学本能,几乎所有人类从出生起就表现出对甜味的强烈兴趣。与之相比,对其他味道的接受则需要经历后天培养的过程。
早期人类社会获取糖分主要依靠自然界存在的甜味物质,其中蜂蜜因其甜度高,相对容易加工使用备受欢迎。
在中国,蜂蜜曾一度是贵重的舶来品。上古汉语中蜜读 mid,和诸多印欧语言中彼此词源关系明确的对“蜜”的称呼颇为类似,如英语称蜜酒为 mead,古希腊语为 μ?θυ(méthu),梵语为 mádhu。这说明,中国食用蜂蜜的传统很可能来自上古时期和古代印欧人的接触。
在中国本土产品中,有用大麦或米熬制成的糖稀,称为“饴”。饴的甜度比蜂蜜低得多,只是聊胜于无,便成为了甜味的主要来源。因为耗费粮食,饴的成本也不低。
当今世界上生产糖主要依靠几种特定的糖料作物,其中以甘蔗最为重要。相对用粮食制造糖稀或采集蜂蜜,糖料作物产糖效率要高得多。一亩土地种甘蔗可以产出 4 至 5 吨甘蔗,榨出 500 公斤左右的糖。效率远高于用一亩地种植出的大米或者大麦制糖。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糖分来源毫无疑问是甘蔗。
只要生活条件允许,几乎所有人群都会偏爱摄入大量糖分。糖分的摄入和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以典型的发达国家美国为例,1822 年时美国人平均每天摄取 9 克糖——这已经比他们 1700 年时的祖先多了不少。今天的美国人每天摄入 126 克糖。糖分提供的热量超过 20%。
▍
1822 年至 2005 年,
美国人均年消耗食用糖的磅数变化
现今美国人糖的平均摄入量已远远超过身体所需,甚至已对美国人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世界前列的肥胖率让美国卫生系统头疼不已。美国采取多种措施试图降低居民的摄入糖量,如标明食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公共健康教育等。只可惜嗜糖乃天性,美国的减糖措施效果不彰。
▍ 著名对比图:1903 年的全球最胖男 vs. 2012 年的普通美国警官
不单是美国,当今世界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糖分摄入量都相当高:德国 103 克、澳大利亚 96 克、法国 69 克。亚洲的发达国家如日本情况稍好,日均摄入量为 57 克,然而考虑到传统的日本饮食糖分含量极低,现今的数字已经相当惊人。与之相比,中国人的日均糖摄入量仅为 16 克,与印尼以色列相当,主要国家中只有印度以 5 克水平远低于中国。
甜食怎样南下
北宋时期真的是“南咸北甜”吗?
在今天的江南地区,钱塘江以南的浙东地区盛产海产,宁波台州等地都是如此。浙东地区和太湖平原同为吴语区,多数风俗习惯类似,但是宁波人嗜好的各种咸鱼和虾酱,却因味道奇咸在太湖平原很难为人接受。位于钱塘江以南的绍兴也同样吃口较咸,如扣肉在苏锡常是著名的甜味菜,在绍兴加入霉干菜后就成了咸味食品。
▍苏南查糟扣肉与霉干菜扣肉
由此可见,沈括并没有说错,在他生活的时代,江南确实是嗜咸的。而当时的北方,根据沈括记载则爱好“蜜蟹”、“糖蟹”这类今人听起来都会觉得喉咙发齁的食物。
宋朝的文学作品中,也留下了北方人嗜甜的证据。如开封人苏舜钦即为糖蟹的爱好者,留有“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的诗句。
为什么当时的北方人这么嗜甜?
这是因为,糖虽然几乎人人皆爱,但是获取糖分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还尤其困难。对渴望吃糖的古代中国人来说,不但蜂蜜十分贵重,就连甘蔗也是稀缺而难于普及的进口货。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千亩白玉蔗基地,贵港市是中国主要的甘蔗产地
甘蔗作为一种植物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在中国出现始见于汉朝。汉朝的甘蔗种植多以园圃小规模种植为主,产地限于南方。其食用方法近似今天的果蔗,要么直接嚼食,要么榨取蔗汁饮用。
到了唐朝,甘蔗制成的蔗糖才在中国广泛生产。此时蔗糖又称作石蜜。唐朝多处资料都显示制作蔗糖的技术来自西域或者印度。《新唐书》里记载唐太宗曾经派遣使者到位于印度的摩揭陀国求取熬糖的方法。在引入熬糖法以后,中国改进了生产技术,品质超过了西域。
虽然唐朝已将熬糖法引入中国。但宋元时期砂糖仍然是较为珍稀的材料,经常需要从大食等国贸易进口。
正因为糖在古代价格较为高昂,所以曾一度相对贵重。高质量的糖霜更可以当做礼物,如黄庭坚就曾经收到四川梓州的雍熙长老寄来的糖霜并作诗答谢。
▍
王灼在
《糖霜谱》中提到,黄鲁直在戎州作颂答梓州雍熙光长老寄糖霜:“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浩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
由于吃糖需要相当经济基础支撑,经济发达,且有首都物资之利的开封周边嗜甜也就不稀奇了。不但富裕阶层留下了嗜糖如命的文献记载,而且像北宋开封州桥夜市这样的场所也有大量甜品糖水贩卖,平民百姓也可一享甜食之快。
这种富贵口味又是如何转移到江南地区的呢?
两宋之交,中原被金国攻陷,大批中原人跟随宋朝王室移居江南地区。他们不但把自己习惯的甜味带到江南,更让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富裕起来的江南人也学着北方移民吃起甜食,其中受到北方移民影响最大的太湖平原首当其冲。
自从江南地区转化为甜味重要地区以后,甜味菜肴层出不穷。不少人认为江浙地区菜肴较为清淡,但事实上苏南上海浙北地区的菜肴口味相当厚腻。即所谓“浓油赤酱”。红烧肉、松鼠鳜鱼、樱桃肉等菜肴烹饪过程中都使用大量糖调味。
▍ 松鼠鳜鱼
在江南变甜的同时,长期战乱的北方正在经历内卷化和贫困化的浪潮,人口也有激增。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吃糖在北方越来越变成一种奢侈的事情。相比而言,食盐生产并不占耕地,用盐调味即成为了次优选择。
能吃糖还是要吃
但在北方普遍转向咸味的浪潮中,部分北方大城市因各种原因一定程度上仍保留了甜味传统。
华北各大城市中吃甜最明显的当属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政治中心,北京向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居住。明清时期,北京上层外来人口中有大量原籍江南太湖流域的京官,其他南方人也人口众多。
这些人在北京生活时,会有莼鲈之思的需求。因此相比人口结构更单一的其他北方城市,北京一直以来都能供应一些南人爱吃的食物,以满足外来人口的需求。比如所谓的“南味食物”,就是指其制作技艺和口味来源于江南一带。
如北京的传统糕点店“稻香村”,1895 年创建时即是所谓“南味”进京的产物,不但创始人郭玉生是南京人,而且店铺当时也称为“稻香村南货店”。和重油重糖的苏氏糕点相似,稻香村糕点喜用枣泥之类的甜料,糕点皮也多为苏式糕点的甜酥皮。
除稻香村糕点之外,北京还有杏仁豆腐、藕粉、桂花、芡实、云片糕、绿豆糕等南味色彩浓重的甜品。
更能说明问题的则是卤煮。卤煮可算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以北京本地以及河北地区喜欢的咸味为主。
但卤煮的源头是苏造肉。根据溥仪弟弟溥杰的日本妻子嵯峨浩的《食在宫廷》,苏造肘子的配料中需要用冰糖 20 克。此外还有陈皮、甘草等带甜味的配料。
不过,苏造肉在进入下层百姓食谱、变身为卤煮后,不但用料从猪肉演变为猪下水,冰糖等甜味调料也被省去,其味改为大河北地区流行的咸鲜口味。
▍ 一碗卤煮
北方甜味菜的另一大来源则是清真菜。
相对东亚地区,伊斯兰教发源地的近东明显更为嗜糖。中国人断然无法接受的茶水中加入大量糖调味的做法,在近东却是标配。
土耳其流行巴拉瓦饼(Baklava)由干果制作,略似新疆的切糕,但味道则要重得多。由于近东、中东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将水果制成干果的风气相当流行。气候干燥温差大本就利于植物积累大量糖分,通过制作果脯,水分蒸发后浓缩的果干糖分含量更为惊人。
▍ 几款中东甜点
在中国北方诸多城市中,有较多甜味点心菜肴的除了受南方影响的北京外,还有西安、兰州、西宁等地。这些位于西北的城市在历史或现实中都受到回教的巨大影响。西安的甑糕,兰州和西宁的甜胚子都跟清真菜脱不开干系。
▍ 一块切糕
在北京,甜食也不仅仅是来自南方的影响。像果脯、奶酪、豌豆黄、驴打滚、他似蜜、甜面茶、豌豆黄等北京本地甜食,一般都是由清真食品店经营。这些食品在中东伊斯兰地区一般都能找到原型,像“他似蜜”这样的食品,光看名字就知道不可能是中原原产。
▍ 北京著名清真小吃糖耳朵
不过,近几十年来的北京已经再次成为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不知人们是否也会放任自己嗜甜的本能,制造出能甜掉无锡人大牙的正宗老北京苏造卤煮。
六安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moface
moface
当前离线
积分
0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6-10-2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南方人,但是我的口味是咸的,不是很喜欢甜的。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登录
|
注册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六安房产
六安百态
求职招聘
会员贴图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