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土地征迁是非常难开展的工作,尤其是错综复杂的老城区,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就在最近,裕安区鼓楼街道在老城区征迁工作中却创造了奇迹——他们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创造了15天征迁交房620余户、完成总任务量的90%,20天基本完成征迁任务的骄人成绩,赢得“鼓楼速度”的美誉。那么,该街道是如何做到如此之快征迁的呢?  
   交房居民挤满征迁指挥部  
   笔者走入鼓楼街道所辖的老城北小学周边地块征迁指挥部看到,不论是政策解读办公室,还是签约办公室,都挤满了前来交房的居民群众,大家依次有序地询问征迁政策,讨论自己的征迁获益,憧憬日后的新生活……  
   老房位于沧浪拐巷口不远的王大姐在询问过政策后说:“老家房子住久了,的确有感情,舍不得搬,但街道干部们上门讲的比较实在,有道理,老城区迟早要改造,早一天搬,就早一天住新房,后来想通了,就能接受了。”  
   鼓楼街道驻该征迁指挥部的一位干部介绍,老城北小学周边征迁地块的征迁工作之所以进展的如此神速而又井然有序,并非一蹴而就的,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广大干群的辛苦汗水,更少不了鼓楼街道党建“暖心”工程的积极推动作用。  
   退休老党员劝导居民搬迁  
   笔者了解到,为了搞好此次老城北小学周边征迁地块征迁工作,鼓楼街道抽调街道、社区党员干部45人,分配至区直20支包保小组。   其次,除了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居住在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也被请到了征迁前线。例如,生活在怡景苑小区的老党员程志和,今年78岁了,听说老城区要拆迁,程老主动站出来,参与到政策宣传和做居民思想工作中来。“程老不辞辛苦,一面陪同征迁工作人员前往熟悉的老街坊老邻居家,动员居民支持征迁;一面将了解到的居民的困难和要求向征迁人员反映,畅通了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增进了居民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攻破了一个个征迁难题。”一位知情社区干部说。  
   同样,原云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徐德芳也是热情参与者,现年72岁的她,就居住在老城北小学征迁地块。作为被征迁户,她不仅主动交房搬迁,还做周边邻居的思想工作,她说:“老房子拆了,建起新大楼,是城市的发展啊。”“早交房,多得利,政府不会让老实的百姓吃亏”。  
   一心为民用体贴赢得拥护  
   其实,老城北小学周边地块危房旧房多,且单户面积小;老人病人多,难以找到合适的居所;弱势群体多,容易因拆迁返贫。为此,该街党工委办事处时刻坚持以“暖心工程”指导实际工作,通过与被征迁户深入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力所能及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陈正峰,今年已82岁高龄,居住在老印刷厂内。由于夫妇俩没有其他房产,年岁已高难以租到合适房屋,老夫妻就面临拆迁后无房居住的困境。街道包保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帮助老夫妇想办法,并帮助他们写申请,办手续,积极申请公租房……街道和社区的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暖心”举动,感动了夫妻俩,陈正峰带头交了房,并带动了周边许多居民一同签订了征迁协议。   同样,住在鼓楼街187号的李大姐,丈夫在监狱服刑。由于拆迁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为帮助其办理征迁手续,街道司法所为其开具了介绍信和证明,并积极与监狱联络沟通,为李大姐与丈夫协商征迁补偿方式和办理委托书提供便利。  
   正是因为有了广大干群良好的沟通,此次征迁机构公平公正的坚持,街道暖心服务的体贴,参与征迁干部的辛勤努力,才有了被征迁群众的积极配合,才有了15天征迁交房620余户、完成总任务量的90%,20天基本完成征迁任务的骄人成绩和令人刮目的“鼓楼速度”。(李晓斯 来源大别山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