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将我们带到这世界?是谁抚育我们长大成人?是谁最能包容我们所有的好与坏?那就是我们的父母。
“目前我的身体基本已经恢复正常,父亲仍然还有些虚弱,在家休养。在当时的(父亲生病)情况下,没有想过那么多。”说这话的女孩叫姚瑶,是一名80后青年,当曾经为家庭遮风挡雨的父亲不幸患上白血病,作为女儿的她毅然捐献骨髓,用坦然诠释孝道,默默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病魔突然降临
2016年3月29日,这是个让家住经济开发区皋陶社区的居民姚瑶难以忘记的日期。突如其来的不幸降临在了这个原本平淡幸福的家庭,父亲被检查出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得知检查结果,自己和家人感觉“不敢相信”。于是,他们转院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重新检查,最终确诊。
“如果不治疗,可能最多三个月的时间。”医生说过的话回响在姚瑶及家人的心里。无父何怙,无母何恃。面对病榻上父亲,此时的她只有一个心愿:要让父亲配合治疗,要让父亲恢复健康。
想要治愈白血病,最佳的方法是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的条件很高,除了身体健康等要求外,还要看配型结果。为了救父亲,家中符合初步条件的亲属都进行了配型。当父亲进行第二个疗程化疗时,配型结果也出来了,姚瑶配型十分成功,可以为父亲捐献骨髓。“那一刻觉得是幸运的,有了合适的骨髓,就说明爸爸不用长时间化疗了,可以早一点治愈。”想到父亲越来越差的身体,得知配型成功时几乎是这几个月来最开心的一刻了,因为“爸爸有救了”。
但是,父亲却在此时提出,不同意女儿为自己捐献骨髓。
“骗”父亲治疗
父亲的执拗,是因为有着一颗心疼女儿的心。住院的过程中,他看到不少骨髓捐献者采集过骨髓后虚弱的身体,若是体质差点,可能一周就不能正常走路。因此,不愿女儿受这份罪。
多次反复沟通之后,父亲做出让步,只采集外周干细胞,不采集骨髓。
但姚瑶从医生那里了解到,外周干细胞是种子,骨髓是土壤,采集骨髓能大大提高成活率。思考之后,她和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是选择骨髓移植,但先不要告诉父亲,以免影响他治病的心情,“他那时在净化仓,应该不会知道。”最终,妈妈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手术成功就值了
经过三次化疗后,9月份,父亲的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采集骨髓的那天,姚瑶躺在手术室的推车上,想着妈妈对自己说的“勇敢一点”,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完成了骨髓采集。她仍然记得,当天的麻醉反应来的很快,从早上十点多一直吐到晚上九点多,还得平躺着不能动,感觉腰快断了。之后,又进行外周干细胞采集工作,经历了三个多小时,整个手都又疼又麻。可一想到父亲能慢慢好转,她就觉得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父亲手术后,为了不让他担忧,姚瑶迫不及待地化了个妆去看他,用最好的一面宽慰父亲。
姚瑶说,当面对父亲生病的紧急情况,根本没有想过太多,就只想用尽办法去救他,“目前我的身体基本已经恢复正常,父亲仍然还有些虚弱,在家休养。” 为父亲捐献骨髓,无论是采集过程的巨大痛苦还是为了完成采集不能工作,只要能让父亲健康起来,在姚瑶看来,怎么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记者 邱杨 来源大别山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