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793
  • 回复0

何者决定钓竿价格[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支竿子,可以卖两千,也可以卖两万,究竟差别在哪里?如果真的如他讲的那么好,卖那么贵有道理吗?
  决定钓竿价格的因素有哪些?首先是“生产数量”,非量产的商品价格昂贵是必然的,未达经济规模,每支分摊模具(铁芯)配件、标签、目录、广告……的费用自然较高,因此,比较没有需求量的商品,价格较高是必然的,由于此部份涉及消费文化的层次,文后我们会逐渐描述。
  再者,使用素材的类别,也是决定钓竿价格高低重要的因素,不过,厂商大都抵都扩充了这一部份的效应,“过度”反映成本,甚至趁机哄抬价格所在多见,咱们就以现阶段各厂的顶极非中通矾竿来看,G厂18尺1号竿叫价11万日币,2号差3千13万;第二高价的也要6万多;S厂比较有“斩折”,BBX-XT标四万多;D厂则有数款要价都要六、七万。
  至于香鱼竿最好不要看了,以免心脏麻痹,有喊到六十几万日币的,真是一寸竿一寸金!不过从素材的角度来看的话,很多厂牌真的是摆明了要敲钓友的竹杠,有时候真想建议干脆就用抢的比较快,怎么说?
  说来实在话长,我们先从碳矶素材的谈起。由于碳纤维的制品颇为庞杂,本文仅就钓竿使用的素材做讨论,限于篇幅,不周延的地方在所难免,读者务必谅察,要挑毛病也无所谓。
  碳纤原料好似整捆丝纱,每束丝纱其实是由很多细微的碳纤集合而成,必须先制成布或混成布才可以制作钓竿,工厂以直向将丝纱张开摊平,视需求制作厚薄不同的碳纤布,并经涂布与碳纤浸润良好的环氧树脂将其做初步的固化,通常附著在可剥离的离形纸上,如此便成制作钓竿使用的素材;日本生产的规格通常是宽1米,长100米,台湾则为1米乘120米。
  惟一厚薄、原料的强度及刚性不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多少T、多少吨,以及混纺其他材料,如横丝纤维或玻璃纤维网而有各种规格,甚至有经过编织者,如某些钓竿外面一层用所谓的“乌门”woven cloth 布料,这种布料约为同级弹性率单向制品的五倍价格,在高级脚踏车车架或高尔夫球杆经常可见,最近有些摩托车或改装车也看得到,通常外表只会涂亮光漆,绝不会将其纹路掩盖,因为那就是它价值根本之所在!
  这里做一个比方让大家容易理解:如果需要两支弹性一样的钓竿,现在有24T及46T的素材,可以是这样的组合:同样厚度的布,前者假使要缠六圈,后者可能三圈便具备同等的弹性率。或者24T必须使用一倍厚度的布缠三圈,才能跟46T的重量会比前者减轻约一半,这样大家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了吧?
  为什么要作成厚薄不同的呢?譬如假制作手柄节或制作船竿、远投竿,需要高强度,因此可用厚的布料;溪哥竿、小号矶钓竿的尾节非常细薄,所以必须使用很薄的布料来缠制。力学上的测试,同样厚度,多层的强度胜过单层的,虽然到最后要经过烘烤让各层黏合,也就是最后其实还是变成一层,不过总不能在未烘烤之前,一支空心竿尾,只用厚布缠一圈吧?如此不但造成明显的“龙骨效应”,强度也将大幅减低。
  回归我们探讨的问题,素材的贵贱是影响钓竿订价极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想问的是,“用好材料跟差材料的成本相差多少”?我很冒昧地问了几个业者,大部分都支吾其词,不愿讲太清楚,有一个姑隐其名的业者就不那么忌讳了,他很坦白地问我想知道哪种钓竿,对不起,我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伤了那些拥护者的心请莫怪———问了G厂最贵的那支矶竿,卖十几万日币的那支。
  矶纤素材要怎么查出它的材料背景或许困难,某些业者才可能有他的方法可以看出梗。碳纤维可耐千度的高温,可是将其黏合的树脂,经160℃以上火焰烧灼就会破坏结构而软化(一般的瓦斯火只能将钓竿的管材烧成只剩黑黑的),树脂燃烧后管材会只剩一丝丝的碳纤维,藉此“或可”观察或猜测其纤维的弹性、缠绕方式等等。这个业者会将那支天价竿子的断节烧灼后视,推断素材应该是不超过46T的等级,为了避免冤屈人家,他再做更不保守的“假设”,假设这支竿子使用跟他制作大斑竿一样的X2或X3(这个X是不想让其他业者知道的素材代号),这种材料混编有横丝,即使24T的都比40T的价格贵三倍,他表示即便是用了这材料,一支矶竿的碳纤布材料成本,听好喔--绝不会超过2000元!这还是台湾厂商拿到的价格,日本的大厂取得成本应该更低!(通常2号18尺矶钓竿或更细的竿子,裸竿制成在160g左右的,约需用到1m平方的布料,当然不会是单种材料。)
  在这里有一个观念必须说明,是不是使用越高T数素材的竿子就越好?在此可以很明确地跟各位说:NO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