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来看一看

[转一学习好帖] 台钓入门--想进来的.初学的.新手才上路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钓入门(十一)之 野外台钓调漂(转)


野外台钓调漂


  借用一句广告词:“把简单的事搞复杂,太累1台钓调漂法就是这样,原理其实并不复杂,10余年来钓界理论人士已对此作了很多的探讨与论述,笔者撰写此文,试图把本来简单的事重归于简单。当然,本人的台钓完全是在自然水域操练的,对钓具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故在前面加上“野外”二字。
  一、野外台钓钓具的准备和认识
  在自然水域练过台钓的钓友,可能遇到过这样一些情况:不论怎样改变调目和钓目,收获和习惯的传统的钓法比,都没有多大的改变;明明定好了水深和漂位,钓着钓着,水位没见上涨,却看不见漂了;或者是好好地钓二目,刚刚上好饵又重新抛竿,只因稍稍偏离了原钓点,露出水面的漂尾便成了五、六目甚至七八目,按调四目、钓二目的理论,这时候你或许会觉得灵敏度差,其实这些都是因为钓具选择同“正宗的”台钓法不同造成的,直接影响着垂钓的收获。对于这些,笔者称之为影响灵敏度的非调漂因素。
  1、钩的大小,形状和锋锐程度都会对上鱼率产生影响。大钩挂小饵固然能够钓上小鱼,但小鱼咬大钩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反应在浮漂上,是点动的次数多,没有明确的信号。钩的大小还直接影响着调漂。比如,一颗伽玛卡兹伊豆7号上黑钩,在水中能把“白雪公主”2号台钓漂拉下一目,而一颗伽玛卡兹白狐8号、伊势尼8号钩能把同一支漂拉下四目。当我们用相当于一目浮力的饵和相当于一目浮力的小钩垂钓时,如果底钩落底、长脑线弯曲,钓二目会成为钓四目。若是换成上述大钩,钩二目就会成为钓七目了。综上所述,我们在野外施行台钓时,要视对象鱼的大小用钩,做到心中有数。野外台钓用钩,多半是大小兼顾。笔者常用的大小兼顾的钩为丸乜9号左右、伊势尼6左右、チヌ1-2号等。在淡水中钓小型鱼为主,丸乜形的上钩率较好,白狐、伊豆次之。钩的锋利程度对上鱼率的影响更大:尖锐程度好的钩,鱼摄食后因钩尖的黏性作用,使钩子停留在鱼口内的时间有所延长,浮漂的动作幅度和最佳提竿时间都有所增大,延长。提竿中鱼率高了,一般地会认为钓组的灵敏度也高了。
  2、线的软硬也会影响上鱼率。许多钓友认为,粗硬的钓线组装的钓组灵敏度较高,其理由是线的刚性大,钩动漂即动。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用粗硬的钓线固然有钩动漂即动的效果,但这种动是鱼拱食钓饵,还没有把钩饵吞入口内的动。硬脑线有阻碍鱼把钩吞入的不良作用,鱼吞钩必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这种动是无效的动。细软脑线组装的钓组,鱼能够比较自然地摄饵,在吞进钩饵之前漂动作较小,一旦漂有了合适的动作,鱼多半已将钩子吞进去了。细而软的脑线能滤去漂的无效动作,漂动就有鱼,从这个意义上说,灵敏度较高。
  3、饵的选用和灵敏度的关系也很大。软而小的饵易被鱼吞入,故灵敏度显得较高。笔者常用的饵通常只有一粒干小麦甚至半粒干小麦大,它们在水中的重力相当于一目或半目台钓漂的浮力。用这种饵主要是钓鲫鱼和其它小型杂鱼,有时可以百发百中。在自然水域钓大鱼,当然是应该用大些的饵。但因大饵的重力远远大于一目台钓漂的浮力,所以就不能用台钓的“调四目、钓二目”调漂法。用大饵大钩的调漂法,将在后文中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大小的饵,虽然重量相同,但是,捏的松紧不同,在水下的重力也就不同,拉下漂尾的目数就有差别。捏的紧的饵体积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重力较大。我们在野外垂钓,鱼儿比较稀少,以饵待鱼的时间较长,所以要用粘黏性特别好的钓饵。为弥补诱鱼能力的不足,必须配合使用小团的包饵或蘸饵。“正宗的”台钓饵比较松散,只要饵一入水一直都在化散,特别是拉饵。调四目后若执着于钓二目,肯定是“找不着北”。
  要想练台钓,最好有一只质量和漂型都好的立漂。当然,人是决定性的因素。野外台钓完全可以用塑料风漂,但必须不漏水,渗水少,漂尾细而长。早些年,我有一次用普通塑料风漂台钓,钓了一会儿就觉得水在变深。一再上调漂子的结果,是悬着的坠子沉到了水底。后来才知道,是风漂肚里进水了。后来改用源阳塑料风漂,虽然不漏水了,浮力还是经常发生变化:刚开始调的四目,几个小时后再试,调目还不足二目了。这时浮漂本身材料吸水和钓线吸水共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用塑料漂进行台钓时,下竿二、三小时后就就要重新校正一次。尼龙钓线的吸水现象,视线和漂尾的粗细长短不同,而对调漂有不同的影响。比如水线长2米,线径为0.4毫米,吸足水后重力增加约11毫克;线径0.2毫米长2米的钓线,吸足水后仅增重约3毫克。线径越细,吸收的水份越少,对漂影响越校如果台钓漂直径为0.8毫米,一目长为15毫米,一目的浮力约为7.5毫克,细线对它的影响不足半目,粗线对它的影响近1.5目。普通塑料风漂的直径一般约1.5毫米,长15毫米,一目的浮力约为26.5毫克,0.2的线对它影响只有十分之一目,0.4的粗线对它的影响约为五分之二目,因此也就可以忽略不计。笔者设计制作过一种胶布棒台钓分线器,入水10多分钟后就会因吸水而使重力发生变化,对台钓漂的影响可达一目以上,有使用此装置的钓友要注意调整。
  二、对“正宗”台钓调漂法的认识
  “调四目钓二目”是台钓的基本调漂法,它是建立在一粒饵在水中的重力和台钓漂一目的浮力相等这一基础上的。用台钓法在自然水域中钓大鱼或大小兼钓,必须用较大的钩和饵。大的钩饵在水中的重力都远远大于台钓漂一目的浮力,因此“调四钓二”调漂法,在这种情况下便行不通。否则必然是双钩落底,长脑线弯曲。虽也能钓鱼,但灵敏度要大打折扣。
  按“正宗”台钓法的理论,台钓法最灵状态是调灵敏、钓灵敏。即调的目数多,钓的目数少,比如调五目,钓一目。调目和钓目相差达四目,每粒饵的重力就必须到达二目浮力;虽说钓饵是悬浮状,对水底压力接近于零,露出水面的漂尾也少,钓组应是处于最灵敏状态。但饵的体积增大一倍(否则便不可能钓一目),钓大鱼还好说,钓小鲫鱼时必然会增加鲫鱼的吞食难度。笔者认为,钓鲫鱼最灵敏的调漂法应是调三目,钓一目,或是调二目半,钓半目,这种状况下饵对水底压力为零,漂尾露目数最少,饵的大小又最适口,当然要比调五目,钓一目灵敏。
  三、我的灵、钝观
  灵敏度和我们的调漂有着极大的关系,调漂就是调整钓组对鱼摄食动作的敏感程度。
  双钩悬浮是长脑线悬坠钓法的最灵敏状态,此时钓饵对水底的压力为零,稍微一点外力的作用,就会引起浮漂动作,打破这种完全由浮力和重力组成的平衡。反之,单、双钩对水底的压力越大,钓饵在水底便越不容易被吸起或拱起来,钓组的灵敏度便越低。
  灵敏度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是漂尾露出的目数。钓目多比钓目少迟钝,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漂尾露出的多,鱼将漂尾拉入水须克服的浮力较大,所以显得迟钝;第二,是人的感觉因素。钓六目漂尾入水三目了,感觉漂尾只沉了一半,钓一目漂尾只下沉一目,就会给人以“全部入水”的感觉。
  根据这一“压力加钓目”的灵钝理论,笔者认为台钓应是调二目半钓半目较为灵敏,钓四目钓八目较为迟钝(假设钩饵重力均相当于一目的浮力)。
  四、野外台钓调漂法
  野外台钓的基本调漂法,可以概括为“半水上双饵调一目”(漂尾粗的话可以只调半目,三分之一目),即根据钓场鱼的大小,选择自己喜爱的钩和适合鱼情的饵,挂双饵后使水线小于水深,增减坠子使漂尾露出一目。垂钓时漂尾露一目为最灵敏,露出越多越迟钝。为增强诱鱼效果,本人几乎每下一次竿都在底钩上用一点包饵或蘸饵,钓场水域的水稍染一点便可使漂尾没顶,所以平时垂钓多半是钓二、三目,即使钩落入浅坑里,也能看到一点漂尾。除了此正常钓法外,还有钓灵敏法、钓迟钝法、拖拽钓法。钓灵、钓钝都是在半水双饵调一目的基础上进行的,拖拽钓法可以重新调漂,也可以在前述的调漂法基础上进行。
  钓灵敏。冬季和夏季闷热时,鲫鱼摄食都很轻,饵被吃掉了漂还没有多大反应,这时的钓组就显得迟钝了。解决的办法是适当向下捋漂,钓一目半,一目或半目。
  钓迟钝。阳春三月鱼很活跃,鱼仅仅是在钩饵附近游动或轻轻拱一下饵,就会引起漂大幅度地晃动,这时灵敏度过高的表现,应将浮漂适当上捋,钓三目、四目,以至五、六目。用蚯蚓等对钩附着力强的索饵的话,也可以调得迟钝一些,风中垂钓更应这样。
  拖拽钓法的调漂。初冬和早春钓鲫鱼,有时明明鱼在窝子里,但就是不咬钩。这时可以挂荤饵用拖拽钓法撩拔一下。由于前后左右地拖动,水深度变化大,钓目就不能太少,须在6目左右。调目仍可延用正常的“半水双饵调一目”,也可以改为二目,但不能调的过多。过多的话遇到深坑钓就落不到底。
  野外台钓时钓一目,一粒饵化散后,漂上升的目数视饵的重力而定。饵重力为四目的话,漂便会上升四目;如果两饵脱落,漂便会上升八目(另一饵重力也是相当于四目的话)。这样的大饵脱落,普通风漂也会有大幅度的上升。因此,用普通风漂台钓大鱼,灵敏度尚可。
  由于水深浅不一,常常会使一根或两根脑线弯曲,钓饵对水底的压力大小也会有很大不同。怎样来对此作出判断呢?最关键的是弄清自己的钩和饵,特别是底钩和底饵相当于多少目浮力。比如我们钓大鱼用伊势尼8号钩,相当于四目台钓漂的浮力,所用的饵相当于三目漂的浮力。如果带双饵调一目,那么在浮漂漂尾露出达8目时,长脑线才开始弯曲。如果要双脑线弯曲,通过计算,须露出水面15目之多!这时漂早已倾斜,换言之,在浮漂开始倾斜时,短脑线还是直的。从漂尾露目数的多少,我们可以准确地算出钩饵对水底的压力,其数值等于漂尾露出目数减去一目后的浮力。从这一例计算中我们可以知道,野外台钓用大钩大饵钓大鱼,调漂的范围相当宽松:钓一、二目可以,钓二、四目,五、六目都可以。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钓入门(十二)之 普通钓具玩台钓(转)


普通钓具玩台钓


  好多人钓鱼只是娱乐。有心学台钓者,但对价格高昂的钓具望而却步,因而对台钓法敬而远之。利用手头的现有钓具,不增加费用能不能玩台钓?答曰:当然能。
  台钓专用器具和普通钓具的区别除价格以外,在性能方面主要是精确度和可靠性不同,以及由操作方便程度不同而造成的速度快慢和钓者的疲劳程度不同。我们平时玩休闲垂钓,不求有特别高的速度和精确度,传统钓的钓具和一些好的做法,照样可以用于休闲台钓。
  一、对普通钓具的认识
休闲垂钓,以长竿多见。长竿最好配用短线,优点是定位准,散落的饵食集中。非用长线不可的话,钓具就应调整,这在下文中介绍。钓场条件好、能用短竿当然最好,采用荡钩进窝法,钓饵落水轻,对鱼的干扰小。
  尽管大钩粗线照样可以钓到小鱼,但大钩上鱼率低、小钩细线容易被鱼吞吃却是大家的共识。现代化工和冶金技术的发展已使同样规格的钓线和渔钩强度大大提高了,钓友们在主要钓具不变的情况下,线和钩应该尽量用小一些的。比如2.5号线和丸セ12号钩,对于台钓而言已算超大号了,传统钓手们多半认为这是小钩细线,客观地说,这种钩线,只在钩尖挂一丁点儿粘度大的钓饵,就可以钓上小鱼,3千克以上的大鱼,也完全可以拉上来。休闲台钓应选用与此型号和大小接近的,并尽量是细线小钩。除此以外还应注意,要养成及时淘汰钝钩、旧线的习惯。
  休闲台钓,浮漂同样是个关键。我们不需要买几十上百元的台钓漂,但至少应该有一支不漏水、渗水很小的塑料风漂。在视力许可的情况下,漂尾尽量地细,直径最粗不宜超过2毫米。塑料风漂或多或少都会渗水,有的对浮力影响可达一目以上。为使漂浮力稳定,垂钓之前最好把漂在水中泡一夜,让它吸足水。
  二、基本钓组
图(一)所示为基本钓组。其组装顺序如下:
  1、取一段约50厘米脑线。按图(2)所示用缝衣针从太空豆中间腰部分别把脑线两端穿入太空豆的两端。然后两端分别绑钩,这时双脑线总长约40厘米。
  2、确定好双脑线的长度差异后,对折中间脑线,再和主线相连。这样双脑线长度分别是15厘米和17厘米左右。主线上方预先穿入一橡胶插漂座或机皮。最后在主线末端缠一较大的坠子,在太空豆上缠一个小坠。小坠重力应相当于全部漂尾浮力和部分漂肚的浮力之和。
  正常台钓时,太空豆紧挨主线,有一定分开双脑线的作用。它同笔者以前介绍过的胶布棒分线器相比,分开幅度较小,但不像胶布棒那样会吸水影响浮力。钓点深浅变化大、风浪大或穿长而大的蚯蚓长竿长线甩大鞭钓鱼时,则把横着的太空豆移到钩附近2厘米处。这既有台钓优点又有传统钓长处,鱼咬钩后送漂十分明显。见图(三)。
  三、饵的用法
  用体积小、刚好一钩长的小红蚯蚓或蝇蛆,基本上可以做到和面饵一样,漂动即有鱼。早春到仲春钓“菜花鱼”的时候,红蚯蚓用的较大,拖在钩外较长。这种上饵法用于台钓,漂的信号过程较长,漂多为上送一至二目并保持二、三秒钟。遇到这种情况,以前笔者的做法是在长脑线上装一个小坠。这样鱼在咬长脑线的底钩时送漂明显,但咬上钩时仍然信号模糊。现在我用太空豆把两根脑线连接起来共用一个小坠,鱼不论咬哪个钩都有明显的送漂。
  我们用普通钓具玩台钓,使用面饵最能体会到灵敏度的优势。现今竞技台钓多是用拉饵和搓饵,而我们休闲台钓,因鱼情不好,只能是以粘度大的饵为主、粘度小的包饵为辅。笔者的台钓饵,一般分为粘度大、中、小三种。粘度大的只在钩尖上挂一丁点儿,对小鱼有较高的上钩率,稍加大一点就可钓大鱼。为了增强诱鱼能力,在粘度大的钓饵外面还须经常使用蘸饵或松散的包饵。粘度中等的饵可直接作搓饵使用。
  四、调漂法
  普通风漂一目的浮力同台钓漂一目的浮力不是一个数量等级。台钓漂一目浮力不超过8毫克,而一支漂尾直径为2毫米、一目长1厘米的风漂,一目浮力在30毫克以上。因此,绝对不能照搬“调四钓二”的定式。
  调漂前,首先要确定钩的型号和常用钓饵的大小,不包括蘸粉和钓饵外面包的松散饵。上好双钓饵后,增减坠的重量,在双钩离底时使漂尾露出约三分之一目。漂尾粗的话只露出一点点红头儿即可。至于钓几目,那要看漂尾粗细和双钩双饵在水中的重量。判断方法是:取下双钩或调整浮漂使双脑线弯曲,即坠子使浮漂下沉的目数,比如是三目,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三分之一目一直钓到三目。钓目越接近一目越灵敏,越接近三目越迟钝。钓三分之一目时要注意防止钓饵不到底;钓三目时,要防止浮漂浮力因渗水而减小,实际上坠子已经到了水底。
  垂钓时应钓灵还是钓钝?这要看饵、鱼和钓场条件。风平浪静,用很小的面饵钓小鱼,则宜灵敏;反之,风浪较大,用拖在钩外很长的蚯蚓,钓稍大的鱼,则宜钓钝。风浪太大时,还应把浮漂上调几厘米,把太空豆上的小坠子调到鱼钩附近使坠子落底。这看起来迟钝,实际效果不错。
  五、找底法
  半水调漂,上双饵后漂尾露出一点,浮力大于重力,稍不注意就成了浮钓。找底其实很简单:把漂一个劲儿上捋,钩和坠子便都到了底,浮漂便倒平了。再把漂逐渐下调,先后把坠子悬起,一只钩悬起就可以钓了。调好漂后结合打窝子,在底钩上包一大团饵,边打窝边调漂,最多四五下就能调好水深长度,同时也打好了窝子。在不熟悉的地方,挂个重物前后左右探一探,看看深浅再下竿,也未尝不可。
  六、看漂法
  看漂,最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提竿意识”。看漂提竿,有规律可循。如:用面饵、水深,提竿宜早;用蚯蚓,特别是用长蚯蚓、水浅处提竿宜迟。具体到鱼,钓鲫鱼提竿早,钓鲤鱼提竿宜迟。
  除外,垂钓者还应学会看“连续动作”,摸索正确地提竿时机。所谓连续动作,就是漂不论是送、闷、横移还是点动,不论在哪个方向,只要这种动作有一定的连续性,结合对运动速度的判断,争取在这种连续动作要结束但尚未结束时提竿。有一次,我有意不提竿,见漂沉下一、二秒钟后又升回原位,几秒钟后又迅速下沉,约两秒钟后提竿,原来是一尾小鲫鱼。以后照此提竿,都能钓上类似小鱼。
  另外,关于竿尖压水问题,台钓竿尖压水有四个目的:一是调整一下钓饵落点;二是让饵动一下,争取在动中钓鱼;三是让风线入水,少受风浪干扰;四是防止鱼钩绊挂主线。我们玩休闲台钓,要根据以上四点,确定压不压水。比如长竿短线,落点准,钓饵入水慢不会挂线,即使有风浪也可以通过操竿微微向上风带一点,所以不会压水。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钓入门(十三)之 水库台钓钓鲫(转)


水库台钓钓鲫


  我很少在平底、静水的养鱼池中钓鱼,而多去城郊的几个水库中垂钓,所以对台钓能否适用于水库,一直将信将疑地观望了几年。自1995年才开始学习试钓,如今也是6年过去了,台钓已成为我水库手竿钓鲫的首选钓法。实践证明,台钓法一样可以用于野战钓鲫。
? 过去对水库能否应用台钓钓鲫的疑惑,主要囿于三个问题:一是水底不平;二是大鱼问钩;三是风力影响。通过实践感到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相应地解决。
首先水库一般会有平滩或缓坡的水域,水底状况完全可以适于台钓。即便水底不平,也可以去掉脑线用坠和漂进行测定,总能寻找到一小块平底。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水库水底不平不宜台钓,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定点、定位的准确。台钓高手能做到定点抛投,一般钓者经过练习,在适应的小范围内定位抛投还是比较容易的。需知,即使在池中,准确抛投也是台的技术要点之一。
? 其次是大鱼问钩问题。确实,水库中鱼种较多且个体大小不一,钓鲫的台钓钓组真的碰上大鱼上钩,也担心断线跑鱼。但是,这个问题不独是台钓,而是各种钓法的共性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采用优质的高档鱼钩、钓线并把钩型、线径适当加大加粗。
? 若采用2.5号线(线径0.26毫米)为主线,辅以1.2号线(线径0.185毫米)为脑线,应付2千克以下的鱼还是不成问题的。有可能因钩小而脱钩,也有可能挣断脑线,而切断主线损失整套钓组的情况较少发生。
? 另外关于风力的影响问题。三级以下的风并不影响台钓,风力太大,尤其是侧风和顶风,对准确抛投影响较大,也不利于底饵的稳定性和对漂相的观察判断,初用台钓时更是难以把握。所以风力较大时,可视自己对台钓技术的掌握程度,再结合具体的风况,或对台钓作适当调整,或改为它钓。
? 水库台钓钓鲫的钓组装配、调校要领以及操作规范与池钓并无本质区别,只是针对水库的具体情况稍作某些调整。
? 钓竿一般采用3.6米或4.5米的中调碳素调竿,也可以用5.4米竿,只是长竿准确抛投的难度大些。钓组的装配方式有许多种,可视个人习惯及鱼情而适当选择。我一般采用下面两种:
? 第一种钓组,太空豆(1枚)——漂座——太空豆(1枚)——太空豆(1枚)——铅皮座——太空豆(1枚)——O型圈——脑线及钩;第二种钓组,太空豆(1枚)——漂座——太空豆(1枚)——长杆返捻环(上裹铅皮代替铅皮座)——脑线及钩。
其中脑线长度视水深、鱼情酌定,1米左右的水深,长脑线为25厘米,短脑线20厘米。尽量采用小钩。
钓组的调校要求精微,不然的话其灵敏度会大打折扣,失去了台钓的全部意义。调校钓组的方法有许多种,我习惯用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去饵校对法”:
  第一步,半水、双钩上饵(饵团大小与实钓时相同),主线入水(这一点不可忽视),加减铅皮使漂顶与水面平齐;?
  第二步,去掉长脑线钩上的饵(短脑线钩饵保留),观察漂露水面目数;
  第三步,定位实钓时,将漂上移,使之露出上步骤去掉底饵时的目数,即为钓目。
  另一种是“垂直归零法”:
  第一步与前一种方法的第一步相同;
  第二步,定位实钓时,将漂上移露出水面1目,即为钓目。
  水库台钓钓鲫的用饵,最好选用钓鲫专用的成品饵。
  我常用“老鬼”、“东峻”这两个系列的鲫饵,其中“东峻”饵色红味浓,以四分之一的比例与“老鬼”的“九一八”饵混合,分外好用。当然,您也可以用自制饵,只要上鱼好就行。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8-8-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钓入门(十四)之 压水的理论和实践(转)


压水的理论和实践


  “台钓”虽已普及,但相当多的人心领神会的似乎只在“悬坠”和“调4钓2”的科学性,对于与此相配合的其它部分的实践总结和理性认识却仍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台钓中的“压水”动作作一点分析,以期提高大家的共识。
  为什么要压水:传统钓组把钓线分为脑线、水线和风线三部分。脑线又称绑钩线、脚线、子线或坠下线,它指的是坠与钩之间的一部分钓线。从坠上到漂的那段钓线习惯称之为“水线”,是因为它垂直于水体之中。区别于水下和水上,人们把竿尖到漂悬空的那部分钓线称作“风线”,是因为它受风力影响有移动钓点之虞。正是从这一点考虑,于是就有了台钓压水可阻止漂、钩移动的需要。“压水”的第二个作用是加快力的传送,即在扬竿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对钓线的阻力,压水后,竿的指向和漂上线形成直线。而传统钓组是竿尖与风线成直角或钝角,并在漂与风线的衔接处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扬竿的腕臂之力达于竿尖是力的横向传递,折向于风线之力改为直传,再传于漂、线的前后两处衔接点,力又转了两个弯。经此三折不仅出现力的减弱,而且还在这三个折点上贻误了时间,这是传统钓组扬竿不及台钓利索的重要原因。台钓压水后的“悬坠”钓组,扬竿之力直传于漂尾仅有一个折点,且因漂上与漂下线之间的夹角是一个钝角,力的损失远较直角为小。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台钓扬竿会在竿尖出水之时有一个事实上的折点,也会造成力的损失,但它仍然较传位钓组能更快地将力传于钩,这是不庸置疑的。“压水”的第三个作用,是造成坠下双钩成跨步支撑之势。由于压水是在漂立起接近站稳之时进行的,竿尖轻轻将漂上线压入水中要向后拉回一段距离,于是在水底的双钩就出现如下情况:脑线较长的一钩先触底,短线之钩正带着坠向下坠落或触地之时向后拉施,漂下线与坠随之向后移动。由于较长脑线之钩触地后的摩擦力大于短脑线之钩,故坠带着短线之钩后移会使两钩形成距离。继之,竿尖前推是在坠的重心稳定之后,复原的只是坠上线。于是,就有了较短脑线之钩和坠与坠上线成直线,较长脑线与坠成斜线的结构组成。“压水”还有校正钓点、验证归零、调整迟钝与灵敏等作用,就不细述了。
  “压水”的实践意义:正确的压水动作在有关“台钓”人门的著述中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但实际操作中的走调变样即使是高手也难保百无一失。半路出家,由传统钓法改为“台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呢?且看——抛竿受技术原因,钓具匹配不当和风力的影响,钩的落点不能达到预定位置。漂上线成垂弧或盘曲于水,虽经压水后拉成直线,但竿尖前推,漂上线的垂弧依然存在。因而两钩并扰难成跨步支撑。根据水情判断,鱼群出现于近处水区,抛竿失去现实意义。使悬坠钓组作传统钓技运用,也用不着压水。传统扬竿姿势借助钓组的科学结构,于是实现了“推陈出新”。漂大、坠重、竿软,抛竿因竿身弹性的反作用力,在钩轻坠重的情况下,跳起的脑线便钩饵的沉速慢于坠的下落,因而形成一钩坠底、一钩因脑线缠于坠无法落底的情况。压水虽时间掐得很准,却难以实现调4钓2,并有将鱼引离底层的副作用。软调竿压水,因水的阻力作用,压的动作未能到位,看上去是漂移动了一定位置,并有推竿复原必成两钩跨步定势,但实质上只是坠上线略呈倾斜后重新垂直,而坠并没有移动。两钩在水底既不能分开,也就必然有纠缠和累叠。.上述“流行病”该如何医治呢?首先是练习迎风抛竿的技术,且要选小号漂坠。在技不能胜的恶劣气候下,可以适当调整漂坠,来限制动作的变形。必须使平面抛出的钩坠借竿身上扬之力达到最远点,唯有这样才能使漂上线保持直线。第二,短于竿长的近边水区也要保持漂上线很直。因为卷曲或垂弧的余线易缠绕漂体和漂尖,扬竿会勒伤浮漂。相应的办法是移动钓位,或后或侧。另有一法是缩短钓竿,更换短线。“台钓”用硬调和超硬调钓竿,就是要使竿身弹性的摆动频率降低。由于抛竿时借助竿尖弹性让钩落于远点所需要的反弹力是由钓者控制的,刚柔并济就成了抛竿的主要技巧。压水后硬调竿可以顺利突破水的阻力,是它的一项长处。
  压水的理性思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以技、器的调整得到解决,有些虽不能彻底解决,却也有一定程度的弥补和改善。压水后,竿、线、漂、坠仅有的一个折点在漂线的连接处。按照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的静止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出现和同时消失的。压水在漂坠已成直线,但力的平衡未曾实现,即钩坠下沉之力与漂的上升之力在漂下线拉直的情况下是同时存在的。平衡的实现是在两钩分别触底之后才有漂的钓目表现出来的。此时,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同时消失。压水动作的进行如果是在平衡之后,那么竿尖后拖施加于漂下线的力也会受到漂的升力和钩坠的重力影响,加上水的阻力,都会表现为物体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在钩和漂后有什么反应姑且不论。实际是压水作用于漂下线的力在漂坠已成直线而脑线尚在运动之中时出现的,也就是漂由横卧到直立但还不到2目时进行的。漂下线在无饵情况下的平衡用调4目来表示,在加上两饵后,平衡被打破是下沉之力大于漂的上浮之力。所以有钓2目是人为调节的结果。从4目到目大约是2厘米,如此短的距离因水的密度不同和饵受水的阻力影响,钓者可以机敏地捕捉住目而适时压水,所取正是较长脑线之钩将触而未及触底的当口。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量。由于坠、钩和饵的体积大大小于漂的体积,所以竿尖后拉时产力的反作用力的两个矢量是与各自的浮力联系在一起的。源的反作用力大于钩、坠的结果,是坠的移动受竿尖下摁的影响有着与竿尖一致的运动,具体地说,是在竿尖后拉的距离内从4目时钩距底2厘米向底泥接近,至止于较长脑线之钩触底或在底泥表面被拖着移动一段距离。压水以漂尖平水为限,就是借助漂体移动的阻力来减缓饵在水底的运动速度,以保持饵的完整。压水的第二个动作是顺着支架的前倾使竿尖前推,此时可以见到的是随竿尖前推漂又恢复直立.即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也同时消失。复原后的漂尖为短脑线钩的下沉触底留下2目的平稳状态其实还有第三个力,这就是漂上线在压水后与竿尖形成的直线继续作用于漂和坠。正是由漂尾与插座在钓线的连接点上形成三个不同方向矢量,才有鱼咬钩的作用力出现在漂和竿尖的反作用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0 金币 +20 +20 收起 理由
沉底小鱼 + 20 + 20 + 20 学习的好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8-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长的学习贴,要慢慢看...慢慢体会...:hy :hy :hy :hy :hy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8-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钓入门知识,重温一遍,受益非浅呀!谢谢楼主!:pf :pf :pf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8-1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pf :pf :pf 好帖!!我要认真学习!!打牢基本功啊!!!:pf :pf :pf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8-8-12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帖,学习了!:hy :hy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