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892
  • 回复3

[六安事儿] 六安概况及地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区域概况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全市159个乡镇、8个街道、85个城市社区、2846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总人口686.73万人。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3.34亿元,其中一产93.2亿元、二产125.14亿元、三产145.0亿元;财政收入25.1亿元。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三国时由魏控制。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置舒城县和盛唐县。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省安庆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商城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 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此后,庐江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六安历史上是战略要地。古诗赞曰:“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发生在这里的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战国后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使寿春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公元383年10月,东晋迎战前秦,在寿阳(今寿县)淝水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开始了南北朝对峙。辛亥革命时期,寿州崛起的淮上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支劲旅,先后光复了六安、霍邱、颍上、阜阳等23个州县,推动了江淮地区的革命发展,在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GCD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成为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埠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上古有辅佐舜禹而劳卒的皋陶,汉有“开巴蜀教化之风”的文翁,三国有“雄姿英发”的名将周瑜,宋有名冠“宋画第一”的国画巨擘李公麟,明有我国兽医学鼻祖喻本元、喻本亨,清有一代帝师孙家鼐。近代有辛亥名杰柏文蔚、张汇滔,抗日名将方振武、孙立人,著名左翼作家蒋光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以许继慎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五六十年代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中,皖西籍就有108名,占全省130位的85%。全国9个将军县,六安就占2个(金寨县、原六安县),被誉为“将军之乡”。
  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312、206、105国道、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淠淮航道纵横全境,六安至合肥骆岗机场仅需1小时,交通十分便捷。
  六安资源丰富而独特。这里水源充沛,水质优良。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磨子潭五大水库总蓄水量为67.3亿立方米。境内有木本、草本植物3800多种,各类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和1400余种中药材,粮、油、棉、麻、茶、茧、板栗、肉禽、羽绒、水产等产量多数居全省第一,六安瓜片、皖西白鹅及其羽绒、霍山石斛等称甲全国。境内已探明矿藏30多种,铁、金、铅、锌、石英石、花岗石、水泥灰岩等储量甚丰。
  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有南岳山、铜锣寨、万佛山、八公山等风景名胜区,奇松怪石,珍禽异兽,尽显造化之神韵。有万佛湖、安丰塘、水门塘等休闲度假区,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享自然之美妙。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保存着全国唯一完整、宏伟壮观的宋代古城墙,以及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文化积淀深厚,给人以智慧,催人以遐想。还有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革命纪念地,真实地记载着革命战争以来,皖西地区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MZD、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先后视察六安o 1991年,六安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江泽民、李鹏等亲 临灾区,慰问灾民。六安还是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78年,为鼓励抗旱秋种,肥西县山南、官亭(时属六安地区)和六安县三十铺等地,群众自发搞起了包产到户,并由点到面在全地区推开。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01年,农业总产值71.8亿元(90年不变价),规模工业总产值195.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1.56倍和39.7倍;三产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8.4%提升到32.4%;旅游经济、个私经济、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8.2%提升到19.8%。农村面貌大为改观。村村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85%的农户住上了新瓦房,95%的村通了公路。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多年来,全市认真落实和完善扶贫优惠政策,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施科教扶贫、开发式扶贫、劳务输出扶贫,271万人口摆脱了贫困。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78.3亿元,工业实现增加值91.1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250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教育“两基”目标,创办了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了广播电视,繁荣了地方文化,改善了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全市进入了总体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的历史新阶段。
  六安市是革命老区,是资源富市、农业大市、旅游新市,是一方后发优势很大的希望之地。进入21世纪,市委、市ZF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忠诚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务实创新,敢于争先”的六安精神,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建设新六安,再创新辉煌。“十五”期末,基本形成建成区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0万人、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备的中等城市,全市实现小康目标。

环境篇

  近年来,全市加大了改善发展环境的力度,交通、能源、通信以及市政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简政放权、优质服务的氛围正在形成。六安已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交通
  六安区位优越,距省会合肥仅70公里。境内有312、206、105国道和合(肥)九(江)、宁(南京)西(安)铁路。建设中的沪陕(上海—西安)、济广(济南—广州)、六武(六安—武汉)、合阜(合肥—阜阳)高速公路和沪(上海)汉(武汉)蓉(成都)高速铁路、六阜铁路在境内交汇。六安被国家交通部确定为陆路交通枢纽城市。随着合肥机场西迁,六安的交通将更为便捷,为我市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大城市的联系,加快融入省会合肥经济圈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全市现有公路16557公里(国道314公里,省道743公里,县道3493公里,乡道5207公里,村道6800公里),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区距合肥骆岗机场70余公里,空运较为便捷。境内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吨级轮驳船。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2006年,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52.1亿吨公里,增长16%。客运周转量53.8亿人公里,增长12.5%;水运客运量33万人次,货运量103.8万吨。
电力
  拥有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四大水电站,是华东电网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2006年,全市拥有220千伏变电所4座,主变5台,变电容量600兆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8条422公里;110千伏变电所14座,主变25台,变电容量847兆伏安,110千伏线路26条749公里;35千伏变电站70座,30千伏以下主变118台;10千伏配电线路191.67公里,公用配电变压器415台。全年完成购网电量270397万瓦时,售电量256625万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02306万千瓦时。
通信
  六安沟通外界的通信电路全部实现了光纤数字化,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ATM宽带网构成了完整、先进、统一的公用通信网络,提供连接全国、通达全球的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目前,电话交换机总装机容量137万线,固定电话用户数达111.9万户,电话普及率1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59.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5.4万户。市、县均建立了ZF网站。2006年,舒城县被国务院信息办确定为“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
城镇建设
  确立了构建以六安市区为中心,各县城和叶集为纽带,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的指导思想,按照“规模适中,突出特色,改造旧城,拓展新区,承接省城,辐射县镇”的思路和“打通干道,拉开框架,完善设施,强化功能”的近期目标,集中力量抓六安中心城市建设。市区环城路及主要干道进行了新建改建,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路网骨架,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24.5平方公里。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7条,总长134公里(包括复线)。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4万吨/日,用水普及率100%。市区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市区道路清扫保洁率达9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日处理污水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正在建设中。市区人均居住面积13.32平方米。全市现有小城镇409个,其中,中心建制镇20个,建制镇85个,城镇建成区总面积230平方公里。霍邱县是全省唯一的建设部“农村城市化试点县”;叶集、苏埠、南溪、姚李镇为建设部“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行政区划



  六安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
  六安市   面积18141平方千米,人口675万人(2006年)。
  金安区  面积1654平方千米,人口 84万。邮政编码237005。区人民ZF驻人民路。
  裕安区  面积1926平方千米,人口 94万。邮政编码237010。区人民ZF驻龙河西路。
  寿 县  面积2986平方千米,人口130万。邮政编码232200。县人民ZF驻寿春镇。
  霍邱县  面积3774平方千米,人口167万。邮政编码237400。县人民ZF驻城关镇。
  舒城县  面积2092平方千米,人口 99万。邮政编码231300。县人民ZF驻城关镇。
  金寨县  面积3667平方千米,人口 64万。邮政编码237300。县人民ZF驻梅山镇。
  霍山县  面积2042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政编码237200。县人民ZF驻衡山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6年底。 *

[ 本帖最后由 jinchungu 于 2009-5-31 08:39 编辑 ]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9-5-3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hy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9-5-3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山人口才那么少啊  05年的数据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9-5-3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LZ辛苦了。。下次回去不会找不着路。。了。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