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普及,微信已走进了大多数市民的生活中,近日,市民陈女士遇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的事情,居然有人用她的微信在同城旅游上购买了两张火车票,紧接着陈女士的手机又收到了同程旅游的退票通知,而且还成功收到了退款,也就是说在陈女士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网络购票以及绑定的银行卡已经被他人操作,这想想都让人震惊。 陈女士家在六安,孩子在合肥上学,经常乘坐高铁往返合肥六安两地,每次买票她都是通过微信钱包在同程旅游上操作,但是她微信钱包上捆绑的银行卡是老公的帐号,金额支付通知每次都是发在老公的手机上。 电话录音陈女士:平时也就是发发红包,买个火车票,坐个滴滴打车什么的,金额都不大,所以每次支付过后,我和老公也不会去专门兑帐,因为有时候我也会退票,帐户资金划进划出也都很正常。 图1(手机短信) 可在前天晚上7点半的时候,陈女士的手机接到两条短信,都是同程旅游退票通知。 电话录音陈女士:当时因为自己并没定票么,还以为是垃圾短信,天天收这些短信太多了,后面还跟有链接,一般常识都是不去理会或是删除。 晚上7点38分,陈女士又从微信上接到退票通知和退款通知,陈女士感到十分纳闷,自己当天没有买车票,哪来的退票呢?随即陈女士就给老公打电话咨询有没有接到银行退款短信通知。 电话录音陈女士:老公说是有一个短信通知,接收时间和我微信接收时间是一致的。 图2(网上查询结果)
为此,陈女士拔打了同城旅游的客服电话,客服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查询,这两张车票并非通过同程旅游购买,但退票通过的渠道却是同程旅游,他们也不了解具体实情。一头雾水的陈女士,随后上网查询了通知中说的G4109次火车,原来这是一趟始发山东荣成、终点为湖北武汉、且时长达10个半小时的高铁,通知上标明21元钱的票价明显偏低,更为蹊跷的是这趟车次早在9月22号的火车调图中就已经取消。 电话录音陈女士: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手机、微信,还有银行卡可能被黑客盗取了。 无奈之下陈女士关闭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并让老公转走了银行卡余额并修改了密码。 电话录音陈女士:除了这些,我们不知道还能怎样去正确应对,很纠结这事,不由自主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 大数据时代,安全在哪里? 无独有偶,就在陈女士受到惊吓的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正好播出了一期节目——到底是谁,窃取着我们信息?节目中说到这些个人信息对于骗子来说,获取起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真让人不寒而栗。 图3(个人信息)
在电视节目中,公安刑侦办案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民的开房记录、航班记录、手机定位,公安可以掌握这些信息,也可以查到这些信息,但是需要多部门合作、多警种合作。一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就能掌控这些信息,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吃惊。 而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等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另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发现,个人信息泄漏主要有五大路径:一是人为因素,即掌握了信息的公司、机构员工主动倒卖信息;二是电脑感染了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造成个人信息被窃取;三是不法分子利用网站漏洞,入侵并盗取保存信息的数据库;四是用户随意连接免费WIFI或者扫描二维码而被不法分子盗取信息;五是密码简单,“一套密码走天下”,极大便利了不法分子进行“撞库”。 图4(盗网民个人信息流程) 如今是一个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它给我们的生活确实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时刻多加防范,尽量保护好自身的网络安全;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加安全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早点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