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align="center" style="FONT-SIZE: 16px;"><strong><font size="6">中国摩托车产业之格局演变(二)</font></strong></div><p> <font size="5"><strong>目前之格局 尹明善“七雄论”</strong><br/></font><br/> <font size="4">尹明善是中国摩托车界的巨擘之一,力帆品牌的掌门人。力帆在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尹明善更以“明于察势,善于归纳”享誉业界,尹老爷子快人快语,往往一语中的,他原创的经理管理的“口诀”,用红字写在力帆工厂的墙上,见者莫不深以为然。<br/><br/> 对于目前的竞争格局,老爷子也有结论,就是“七雄论”:力帆、宗申、大长江、隆鑫、嘉陵、钱江、新大洲本田,是为七雄。<br/><br/> 用“七雄论”表述目前的竞争局面,肯定会有不少异议,七雄之外,恐怕还有英雄不服气;七雄之间,梁山英雄的座次,恐怕也多争议。<br/><br/> 中国摩托车的“梁山英雄排座次”,目前只有行业的产销量排名。产销量自然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中国机械》曾于去年年底前推出中国第一榜《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摩托车品牌》,入围42家品牌,虽然失之于宽,但总体反映尚可,希望能在以后像《财富》、《福布斯》及《美国商业周刊》那样,对中国摩托车的品牌、人物及产品做出客观的排行榜。竞争力应该说是“可见的实力(数据)+专业人士的印象分”,数据的评价功能自然不容置疑,属于认识世界的定量分析,但印象分是定性分析,在中国特别的环境下,印象分可能有失偏颇,但也可能更接近实际和真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十分欣赏尹明善的“七雄论”,真理是片面的,也是个性化的,退到一万步,也等于提出一份“讨论稿”,供大家增补修改。<br/><br/> 关键、核心的问题是,中国摩托车市场需要这么一个排行榜,经销商和消费者需要以此决定品牌的取舍,就是生产制造企业本身,老板本身,也需要这样的排行榜来确认自我价值,确定自己的江湖地位。<br/><br/> <br/> 从2002年的情况看,亏损近1.7亿。嘉陵过去确实是中国摩托之王,但据此观之,已经不能名符其实,嘉陵近来仍以“产量保持王位”作为宣传要点,若出于为市场打气,尚可理解,倘若还以王爷心态自处,就很危险了。业内一位资深媒体人曾有断言,嘉陵什么时候不称王,什么时候就有救了!<br/><br/> 尹明善推崇重庆板块,颇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自许和自信,以力帆的发展历程和业绩而言,也是情理之中。据亲自耳闻尹明善“七雄论”的商家朋友讲,尹总对七雄的情况都有相当的了解,还就“七雄”的“资本、品牌、质量、价格、研发、营销、服务、出口、公众形象、管理团队”等各方面展示的竞争力作了分析。<br/><br/> 以尹总的“十大要素”分析竞争力,确为一家之言。这里面就有不少只能靠打印象分。谁高谁低,标准不能量化,公论只好在各人心里了。<br/>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8 0:36: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