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令营、衔接班、培训班…… 放暑假了,孩子还有更好的去处吗? 记者小范围调查:53.3%的家长,送孩子去辅导班 13.3%的家长,送孩子去夏令营 20%的家长,带着孩子去上班 6.7%的家长,将假期主动权交给孩子 6.7%的家长,将孩子交给长辈看管
来源:六安新周报 7月2日,我市中小学生就要放暑假了,同学们将享受最令他们兴奋的假期。 但是,家长 开始苦恼:兴趣班、培训机构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孩子放假了,家长却还上班,这段时间孩子无人看管,又该怎么办? 孩子也有困惑:放暑假了,我们还有更好的去处吗? 日前,我们采访了15位家长,看看他们是怎么给孩子安排暑假计划的…… 不上辅导班能干什么?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众家长甘之如饴地付出。 虽然各种“班”招生异常火爆,但并不代表这都是出于家长真实的意愿,更多家长是出于无奈。 “去年暑假,我什么班也没去,就在家上网、看电视。”三里桥小学四年级王悦容小朋友说。 “这个假期不能‘放羊’了。”她的妈妈周女士告诉记者:“原本认为,孩子够累的,就别去上什么辅导班了,结果,开学第一次考试排名就靠后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反正别人上了,我们没上,这心里就不踏实。” “不上辅导班还能干什么?”说着,周女士拿出十几张小广告单,“你看,我正在考虑给孩子选一个辅导班。” 在采访的15位家长中,有8位家长做出了和周女士一样的选择,给孩子报了各类辅导班。 放任是否能换来 愉快假期? 假期原本应该是轻松的,采访中,一些家长也表示希望孩子暑期生活能过得轻松、有意义,但同时,他们又担心如果“放得太松”了,孩子容易“玩野了”,或者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上学后要改就不容易了。 家住东苑小区的江雪凌说,她很纠结,该严点还是松点教育孩子?管严了,怕孩子不高兴,管松了,孩子每天生活可能就没什么规律,早上睡懒觉、作业拖着不做,或者一有时间就想上网、玩游戏。 “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这种宽松的方式也不可取。”江雪凌说。 城区适合孩子玩的场所太少了,后来,江女士和家人一商量,给孩子报了个夏令营,至少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15位家长中,有2位和江女士一样,给孩子报夏令营,让孩子体验集体生活。 工作孩子如何兼顾? “放假比不放假还累”。有此感觉的不光是学生还有家长。孩子一放假,家长的苦恼就来了,对于双职工来讲,让孩子出去玩不放心,让孩子呆在家里,又担心孩子整天上网耽误学业。 毕竟,孩子放假了,父母们却没有放假。工作之余,他们需要比平时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看孩子。或许他们也深知该给孩子“自由”,要多陪陪孩子,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却无法做到。 在采访中,有3位家长决定带着孩子上班;有1位家长要把孩子送到长辈那里看管;还有1位家长,把这个假期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自由支配。 填鸭、题海战术 并不利于孩子学习 快放假了,记者看到城区一些学校门口,最早出现的不是家长,而是散发各类补习学校宣传单的人,他们各自占据了有利地点,家长们一到,立即“围攻”,遇到不接受的就硬塞。还没进校门,记者手里就收到五张小广告。 两个月的假期,孩子不在学校,家长又要上班,很多家长就担心,孩子在家没事做,自觉性不够,就会整天看电视、玩电脑,不仅松懈、荒废了学习,对眼睛等身体各方面健康也不利。既然在家不放心,还不如出去学点东西。这也是暑期培训热的一个原因,寒假班就没那么火了。 对于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培训方式,青少年宫李鸿主任表示并不赞同。 “填鸭和题海战术,并不利于孩子学习。毕竟是暑期,孩子需要休息,也需要出去旅游,长长见识。都挤到培训班来,不利于缓解压力,只有劳逸结合,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他认为,家长要给孩子充电,其实不需要报太多门课程,两门足矣。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 另外,还要顾及孩子学习程度。一味地培训上课,给孩子带来过大的负担,反而不利于消化学习。 如何还孩子们一个快乐无忧的假期,才是家长们应该考虑的,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