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记者进军营 在烈日下站军姿 和反恐小分队比攀登 与武警战士共度半天时光 有首歌是这么唱的,“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为了解军人风采,学习军人作风,体验军人生活,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来到了市武警支队,将镜头对准了这些武警战士,体验炎炎烈日下,他们的训练和生活,与他们一同度过了不一样的半天时光。 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睡觉 一天9项训练 7月24日上午7点半,太阳已经有点晃眼了,室外温度有30多度,记者到达市武警支队时,大院里放着高昂的军歌,士兵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拔草、有的在擦窗户,在烈日下忙的不亦乐乎。 记者忍不住说了句,这么热的天,拔草挺晒挺辛苦的。一中队队长江亚说:“干活对他们来说就算是度假了,平时训练比这不知道要苦多少倍。” 记者来到一中队宿舍楼前,二十多名武警战士正在顶着烈日站军姿,记者随机“插队”跟着站了一会。不到两分钟,已是汗流浃背,主动撤退。站在阴凉处,看见战士们还是一动不动地保持整齐的队列。 上楼,走进一中队的一间宿舍,里面摆放了6张单人床,上面铺的是统一的凉席,军绿色的被子像豆腐块似的整齐放在床头。桌子、板凳、报纸都归置的有条不紊。毛巾、洗涮用品等都贴上各自的名字,放在洗手间。 墙上贴着的一张作息时间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张表上面清清楚楚的写出了每天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 早上6点起床;6点10分早操;6点40整理内务和洗漱等9项。每天训练时间从上午8点到11点50,下午从14点30分到18点。训练的内容包括刺杀、五公里越野、器械、障碍测试等等。 “这些训练都是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天再热也得按照这个表来。像现在夏天比较燥热,我们有时会用小音箱播放歌曲给他们鼓舞士气,除了军歌,甚至还会播放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江亚说。 搏击训练 攀登比赛 苦中有乐 “反恐分队,英勇无畏,首战用我,用我必胜。”上午8点40分,一中队反恐班正在进行搏击训练。反恐班副班长杨见帆正在给队友们纠正动作。“没有对齐,重新倒。”“脚没有踢起来,重新来。” 为了让8个人的动作都能准确无误,杨见帆带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杨见帆说,这个训练是为了参加今年的机动分队单兵专业考核。2010年,反恐班曾在全省反恐机动分队大比武中荣获团体第五名。 训练了半个多小时后,士兵们的后背早已汗湿了,额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掉。杨见帆让他们休息一会。 他们席地而坐,边做边讨论刚刚的训练内容,互相纠错。“你刚刚起来的速度比别人都慢了半拍”、“你靠脚靠的不对”、“这个动作你怎么会错呢?” 虽然训练很辛苦,但是这些士兵们懂得如何苦中作乐。记者上午跟随他们训练了两个多小时,听到最多的就是笑声。 “再来一遍啊,这次谁错的最多,谁就给大家买水。”“好,按照每个人3块钱的标准买。”“哈哈哈……” 搏击训练结束后,记者与小分队队员们比起了徒手攀登,一处高14米的攀登墙,武警战士只用了8秒就成功登顶。而记者还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爬到一半时已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主动放弃。 “第一年当兵,有些寂寞。现在文化生活很丰富,很开心。” 在反恐班里,这些士兵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广东、河南等等。江亚说,反恐班任务比较重,一旦有突发事件必须第一个出动,原来有10个人,现在有15个人,分为三队,保证一队战备、一队训练、一队调休。 杨见帆的老家是河南的,当兵已有三年。他说,自己第一年当兵时,生活的有些寂寞。那年,杨见帆作为新兵被分到了反恐班,谁都不认识,也没人说话。 新兵对老兵还是有点畏惧的。每次训练时,杨见帆就认真练。休息时,就自己一个人远远的坐在一边,低着头,也不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后,杨见帆看到还有一个人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一旁,估计也是新兵,杨见帆就主动和他说话,后来两人渐渐熟悉起来,现在成了铁战友。 除了有个知心人,军营里丰富的文化生活,也让杨见帆活出了精彩。微机室、图书馆、健身房让他们的业余生活充实快乐。杨见帆说:“上午我们这里还有“迎八一、颂党恩”的知识竞赛,明天市书法家协会还来送书法,过两天还有篮球赛。” “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市武警支队政治处主任张正茂说,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战士们的生活,也能充实他们的知识层面,提高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