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969
  • 回复2

[原创文学] 朱绍堂历史纪实小说 《霍山大捷》问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为什么要写《霍山大捷》
       在1895—1945年的半个世纪时间里,中国人民以英勇不屈的气概,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在1937—1945年的八年全民族抗战中,更是展现了万古长存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卢沟桥事变到1938 年10 月广州、武汉的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正面战场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役上,都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军队曾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晋北、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再加上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方针,正面战场的战局非常不利。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也未能改变整个战争的被动局面。从1937 年7 月至1938 年10 月,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日军就占领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夺取了中国人口稠密地区的大片领土,中国人民遭到深重的灾难。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在1937 年12 月13 日沦陷后,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了长达六周的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的达三十多万人。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有两次抗日大捷我们不能忘记:一次是1937年9月25日的平型关大捷,一举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一千余人,击毁日军汽车一百余辆,缴获了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这一仗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另一次是1938年9月25日—27日的皖西霍山大捷,霍山人民积极支援正规部队对日作战,先后发动了秦冲阻击战、半边冲之战,并取得了鹿吐石铺大捷,一举歼灭日军13师团教导队1370余人,俘日军数十人,缴获重机枪30挺,掷弹筒52具,成为安徽抗战期间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役。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褒扬和宣传,不论是当时,还是以后,都是很到位的。而皖西霍山大捷的褒扬和宣传,不论是当时,还是以后,都是很不够的,作者在发现这一历史现象时,颇为不解;后来经过翻阅典籍、实地采访、认真梳理、反复考校、逐步推断,终于弄明白这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烈士们的鲜血不断激励着作者拿起手里的秃笔,用历史纪实的文学形式反映出来,去谱写一曲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的凯歌!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13-4-19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新四军四支队东进前的布置(1)
       1936年秋天,作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国民党安徽省保安3团的二中队队长姜术堂,带领驻扎在潜山县保安3团二中队向红28军下属的万山便衣队投诚,要求参加红军。因为他的单线联系人中共皖西特委书记徐成基于半个月前在湖北英山被反动民团杀害,并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复杂,万山便衣队没接收这个请求。说服教育后发给了他们路费让他们回乡,但是带头起义的姜术堂却坚持要求参加革命。于是中共皖鄂边特委书记何耀榜接见了姜术堂并劝其回乡,等以后形势好转后再来参加红军。并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让他利用回乡的机会到陕西打听中共中央的消息,向中央报告鄂豫皖根据地和红28军情况,何耀榜又给姜术堂写了一封秘写证明。于是穿着国民党军服的姜术堂便带着这份证明回到了老家河南。不久西安事变就发生了,接着又得到和平解决。中共中央也在西安,南京等地设立了办事处以便于国共两党联系。在这样的形势下,回到河南老家的姜术堂便来到西安,在西安七贤庄找到了中共中央设立的办事处。向办事处人员出示了何耀榜开具的证明后,简单汇报了红28军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的情况。办事处人员给了他一些文件和宣传材料,由他转交给红28军负责人。
       姜术堂回到了岳西找到何耀榜后,向他汇报了西安之行的情况,递交了自己带来的文件和宣传材料。主要有:《八一宣言》、《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等。就这样,在岳西大岗岭的一个小茅棚里,何耀榜找来一只破瓷碗,倒上菜油,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做灯芯做成一盏油灯。然后就细心地阅读着姜术堂从西安带回来的文件和宣传材料,比较充分的了解了党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何耀榜认识到从内战转为停战状态、从反蒋转向抗日,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必须马上向高敬亭汇报,与他商讨今后的行动决策。
而1937年7月的高敬亭,已经带领红28军转战于大别山近三年的时间。红28军在岳西第三次重建之后,一直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高敬亭也多次写信给党中央及鄂豫皖省委,也曾派遣交通员去陕甘地区,但一直没联系上。中共中央也多次派人到鄂豫皖边区寻找红28军,但也始终没有找到。就这样红28军一直处于孤军作战状态。
       7月13日,红28军军政委高敬亭(未设军长)与中共皖鄂边特委书记何耀榜会合,收到由何耀榜递交的有关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的文件。中共中央在1937年4月15日告全党同志书中强调指出,自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革命已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其他中国内部的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和“联蒋抗日”、“国共合作”的主张。中央要求全党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此之前,高敬亭也已经从报纸上了解了一些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以及全国的抗日战争已爆发等情况,这让他对停战谈判的事情已经有了心里准备。
       两年多没有接到上级党组织指示的高敬亭,这次面对党中央的指示,既喜悦又震惊。摆在他面前的工作复杂而又简单,因为他要和拼杀多年的对手握手言和。在沉思许久后跟何耀榜商量了很多,并组织大家开会学习中央文件,组织大家讨论。最后高敬亭决定向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发出举行停战谈判倡议。7月15日,高敬亭便致函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提出举行停战谈判的倡议。下午,交通员把一封倡议举行停战谈判的信函送到了岳西县第三区的蛇形岗炮楼。函件信封上写着:“岳西县第三区公所速交卫立煌督办启”,落款为“红28军缄”。而这一天正是《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付国民党中央的日子。高敬亭的这重要的一步与中共中央的号召完全步调一致。中共中央的宣言和红28军的倡议书是同一天交给国民党的,内容也相似,都是关于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这既是巧合也更是高敬亭和党中央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举行谈判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此时国民党军队仍在鄂豫皖边区进行着大规模的秘密清剿,但收效甚微。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已进入高潮,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也逐步成熟。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之际,国共两党完全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这一途径解决争端,一致对外。这也是形成岳西谈判的重要条件。岳西县国民党政府收到信件后立即向卫立煌做出了汇报,接到汇报后卫立煌对岳西县国民党政府下达指令,表示愿意与红28军举行停战谈判。同时他命令他的高级参谋刘刚夫立即动身前往岳西,代表他与红28军谈判。当天中午,蛇形岗炮楼里送来了一封信给皖鄂边特委书记何耀榜,信中说他们愿意谈判,并已经派了一位姓赵的参谋负责接头,地点就设在蛇形岗,请红军派人来蛇形岗接头。
       面对着国民党方面如此快速的反应,使得多谋善断的高敬亭很警惕。当时国民党还在鄂豫皖边区到处都张贴着悬捉拿高敬亭、何耀榜等人的告示。布告上公布活捉高敬亭赏大洋五万,何耀榜两万。这样会不会是国民党借谈判为幌子的诱捕计策呢?高敬亭考虑再三,决定让何耀榜化名去蛇形岗接头。下午,何耀榜带领了十来名红军战士来到了蛇形岗炮楼附近,岳西县第三区区长李德保走出炮楼来与其接头。在双方互报身份时,何耀榜机警的称自己是红28军警卫队队长,之后那个负责接头的赵参谋便出来与他见面。
        刚见面时赵参谋居高临下,气势咄咄逼人。听说对方是警卫队长,就质问:“你们的代表呢?不见正式代表是不能谈判的”。何耀榜回答道:“我是奉命来接头的,并不是来谈判的。你有什么话我可以向代表转达”。赵参谋听此言便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说道:“交一挺重机枪奖500元,交一挺轻机枪奖150元,盒子枪100元,长枪80元……”没等那赵参谋把话说完,何耀榜便厉声驳斥:“这不是谈判,这是在做买卖!国难当头,国共两党都以民族利益为重。你回去问问你们卫督办,他是真谈判还是假谈判?是想当亡国奴还是相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想,国共两党抛弃前嫌,团结抗日,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没等赵参谋回去请示,区长李德保又匆匆赶来,叫赵参谋回炮楼接听电话。李德保告诉何耀榜说,岳西县县长已经接到卫立煌命令。不管在任何地区,如果有高敬亭领导的红军发起谈判,当地军队不得与其发生武装冲突,地方政权不能制造麻烦,而且还要供应给养。正因为如此,县长才要赵参谋去接电话,听取卫立煌的指令。果然赵参谋接完电话后赶回接头地点时说话口气全变了,并连声歉意。在此情况下何耀榜向李德保提出,关于谈判的事国民党方面要有诚信的态度和明确的回答。双方约定当天傍晚六点在离蛇形岗20里外的南田再次碰头。
       当时高敬亭也就在南田,静观谈判接头的进展。何耀榜到达南田后,把接头经过向高敬亭作了详细汇报。二人一起分析国民党的态度。认为由于谈判是红军主动提出来的,国民党方面措手不及,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下层军事人员不理解上层的意图,甚至还僵守在过去的立场上,企图用金钱诱降的办法来达到目的,同时又在军事方面进行施压,使红28军在谈判中处于劣势。这说明谈判将是艰难的,军事威胁也依然存在。为了防止国民党部队派部队来南田袭击,何耀榜建议高敬亭先离开南田。但高敬亭没有同意,他坚持要与何耀榜一起处理谈判问题。傍晚六点,区长李德保来到了南田,他带来的消息是:卫立煌要派他的高级参谋刘刚夫到岳西同红军谈判。李德保又问谈判代表是谁,此时何耀榜即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姓名,说自己就是谈判代表。何耀榜的勇气与胆识也让李德保钦佩,李德保也向何耀榜做了自我介绍。并表示在谈判中会帮红军的忙。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新四军四支队东进前的布置(2)
      7月17日,皖西保安司令部一名姓郭的副官来到岳西县第三区区公所,与李德保一道会晤了何耀榜。19日,郭副官又与李德保一起来到了何耀榜的驻地,对谈判事项做出了具体商谈。并告诉何耀榜卫立煌督办的正式代表刘刚夫已于18日到达岳西,请何耀榜代表去岳西县城谈判。何耀榜表示他愿意去县城,但国民党围攻红军的部队必须后撤20里,如果不后撤说明国民党还不是诚意要谈判。何耀榜提出要去县城谈判这点是必需的,也是很及时的。自7月15日红28军向国民党提出停战协议后,自己所在的位置已经完全暴露出来,国民党32师已经在红28军驻地的外围形成了包围圈,并逐渐向内推进。连日来红28军手枪团二、三分队和地方游击队、便衣队正在外围与32师部队激烈的战斗着。在战斗中,吴云霞领导的中共潜山县工委的全体人员壮烈牺牲。如果国民党不是真心谈判,继续向内收缩包围圈,红28军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必须实施突围。庆幸的是经郭副官电话向其上级汇报后,当天中午国民党部队就开始后撤。至此,国民党对停战谈判的诚意有所显现,红28军驻地及军政领导人的安全也有了保障,停战谈判也能继续进行。
       7月20日,在郭副官和李德保的陪同下,何耀榜骑马来到了岳西县城所在地——衙前镇。而卫立煌的全权代表刘刚夫也来到了衙前镇。在县政府里,何耀榜与刘刚夫就举行谈判的若干问题做出了初步磋商。何耀榜也与卫立煌通了电话。卫立煌表示他可以下令停战,同意保障红28军供给,同意九河一带为红28军及游击队的集合地。卫立煌建议双方组成代表团、谈判委员会和文件起草委员会。为了保证谈判期间红军的安全与和谈的顺利进行,何耀榜再次提出围困红军的国民党军队必须再后撤20里,此议得到国民党方面同意。双方定好在岳西县青天畈的上青小学举行谈判。 青天畈离红28军大本营鹞落坪很近,在红28军的控制范围内。上青小学设在汪氏宗祠内,这所小学也是由共产党员所创办的。
      7月22日,红28军与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代表在上青小学进行正式谈判。红28军全权代表是何耀榜,高敬亭以军政治部主任李守义的身份参加谈判,国民党方面的全权代表是刘刚夫。
    红二十八军提出的主要条款是:
    1.红军集中地点以湖北黄安县七里坪为中心,以及礼山县的宣化店、黄陂站,罗山县的张家湾一带。
    2.红军在鄂豫皖三省设立三个办事处,分别驻河南省确山县、湖北省黄安县和安徽省金寨县。
    3.允许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
    4.释放一切政治犯。
    5.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所需交通工具由国民政府负责调派。
    6.红军的武器弹药给养由国民政府补充。
    7.红军驻地如有土匪扰乱社会秩序者,红军有权予以镇压。
    8.在红军开赴七里坪集中途中,国民党军队不得堵击和追击,如发生冲突,由国民政府负责。
    9.红军若有老弱病残者或探亲返乡者,国民党军队和当地政府,应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如认为可疑者,应送交红军办事处处理。
    10.红军指战员的家属,一律享受抗日军属待遇。过去被强卖的妇女愿归原夫者,当地政府应予以协助。
    11.过去被没收的红军指战员的房屋、土地,一律归还原主,被罚之款,均须如数退赔。
    12.上述条款限于鄂豫皖地区,凡属全国性的问题以及我军番号的最后确定,应由两党中央最后决定。
    国民党豫鄂皖边区公署提出的条款是:
    1.不打土豪。
    2.不破坏交通。
    3.不得在国军中发展中共党员。
    4.不经过国民政府的许可不得扩兵。
    5.军队行动要事先呈报。
    6.友军集中后不得再在各地保留便衣队。
    7.鄂豫皖的红军、游击队、便衣队在三个月内集中到湖北黄安七里坪一带指定地区。
经过了6天的拉锯式谈判,国共双方达成一致的条款。于是,由区长李德保执笔将双方谈判达成的基本条款和协议写成文字。
       7月28日,红28军与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停战协议书的签字在岳西县九河朱家大屋隆重举行。这天,九河朱家大屋张灯结彩,操场上搭着高大戏台。上午双方代表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步入了朱家大屋前厅,正式举行签字仪式。何耀榜、刘刚夫作为全权代表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为半个月的谈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着红28军这支队伍便开赴湖北七里坪,整编为新四军后奔向了抗日前线。此次谈判成功使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抗日的政策在鄂豫皖地区得到了有效贯彻,历史给予这次谈判的评价是:“首开南方八省国共两党地方谈判成功的先河”。它比中央红军与国民党政府在1937年10月发表的联合声明还要早两个月,提前迈出了合作抗日的脚步、完成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1938年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军第28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全支队共3100余人。
春天的大别山,风光是诱人的,阳光清新、温暖、明媚。满山遍野盛开着杜鹃花,殷红殷红。兰草花香气扑鼻。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唱着动听的歌儿。山鹰在低空盘旋。山间的小溪,也格外神气,咕咕噜噜地歌唱着、翻滚着,而后汇聚成一条条小溪,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沿一道二百公尺高的绝壁飞去,形成穿云破雾,凭空作浪之势,地动山摇地向下冲撞,撞入一口深潭,而后又把碎玉般的水珠撒向高空,金光四射,呈现银色而升、金色而落的五彩缤纷的奇观。
      流波疃是史河岸边的繁华小镇,一条丁字街夹在大别山北麓的山谷中,瀑布从山崖间飞流奔泻,蔚为壮观 ,清代人汪蟠春有一副对联题写她的美景: “奔水山疑动, 悬河地欲穿。”1938年3月12日,第4支队各部在皖西霍山县流波疃(今处在响洪甸水库的淹没区里)会合。
       3月21日是春分,清晨,从流波疃的山崖上,跳下一个汉子,他中等个头,黑黝的脸膛,一双深沉而机警的眼神,透着睿智和威严。他动作敏捷,忽儿跳下悬岩,忽儿跃过深涧,行走如飞,像一只山鹰。这是一只雄鹰。他,就是在大别山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红28军军政委、新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高敬亭这个名字响彻大别山区,震动着鄂豫皖三省。他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一个贫农家庭。读过六年私塾,记忆力强,颇能舞文弄墨,生性顽皮,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累侵中国,中原直奉皖系战争刀光剑影,土匪遍地,盗贼如毛,人民灾难深重,高敬亭常常举着杀刀,高喊杀列强,杀军阀,杀贪官,杀污吏。1926年10月,从乡、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被选举为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担任过红军第75师政委、红25军政治部主任,1935年2月,红军主力部队相继撤离后,他将几小支分散的游击队,带上岳西县凉亭拗,重新组建了红28军,同国民党豫鄂皖边区督办公署所辖的20万大军对垒、周旋、战斗,演出了一幕幕游击战神话。长期艰苦的环境,锤练了他的意志,锤练了他的胆识,使他能在瞬息万变中立断军机,于绝境中开拓出千军万马的道路。他虽然对国民党反动势力有着深仇大恨,却也深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在接到新四军的整编命令后,他又迅速将部队带下山,开往流波疃集结。
       高敬亭从山崖上跳下来,深情地回过头,向大山深处看了一眼,看到他的三千游击健儿跟在他的身后来了,但在三年中与他患难与共、情同鱼水的群众却越走越远了。在离开他们之前,高敬亭一家一户看望、告别、访问了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救过红军的乡亲们;把打土豪时缴获的银元、首饰等物品,分发给乡亲们,以表达共产党和红军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而后,含泪离开那里,踏上抗日征途。
       在流波疃的火神庙广场上,高敬亭向全支队指战员宣布了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高敬亭任四支队司令员,郑位三任支队政委,林维先任支队参谋长,肖望东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原红二十八军编成第七、第九四、手枪团和特务营,原豫南红军游击队编成第八团。高敬亭还传达了不久前他去武汉时,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作的指示:东进皖中、皖东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而后,他率领四支队,沿大别山与霍山的边缘,进至舒城县东港冲。
       就在3月17日和20日的晚上,高敬亭在驻地分别接见了留下来的霍山县地下党负责人喻本芳与江道之、潜伏在国民党保安8团的秘密党员姜术堂、岳西县鹞落坪和霍山县马家河两个便衣队的负责人、打入六万寨耷拉匪营的韦挺等人……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