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越来越冷,不少市民通常选择去洗浴中心、大众浴池洗个舒心澡,沐浴场所的生意又开始火起来。记者发现,近年来本地私人洗浴中心、浴池开业的有不少,档次也差次不齐。洗浴中心、大众澡堂的卫生怎么样?这成为不少去消费的市民关心的话题。
“家里太阳能没有装浴霸,卫生间太冷了,不能在家洗澡,还是得上澡堂。”60多岁的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一到冬天,家住市区光明路附近的她就会带着浴具去小区不远处的一家大众浴池消费,洗浴完毕觉得精神多了。不过,周女士也表示,有时浴池人太多,会觉得房间里有些不透气。另外,对于拖鞋、衣柜、板凳是否干净她也十分关注。
“公共用品的应做到消毒和‘一客一消毒’。”市卫生监督局公共卫生监督科的工作人员杨晓建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规定,沐浴场所的拖鞋、毛巾、浴巾等公共用品应做到“一客一换”、“一客一消毒”,使用过的要及时消毒,且与消毒过的、未使用过的分开放置,便于顾客识别。沐浴场所内要设置应有的消毒柜、84消毒液等消毒用品及设施。比如拖鞋等用具也要放置在消毒柜中或标识出是否已经消毒。
据介绍,在入冬之前,市卫生监督局与市疾控中心已对市直管辖的沐浴场所卫生情况进行过专项检查,检查内容涵盖场所消毒设施配备、细菌菌群数是否达标等内容。检查人员随机抽选毛巾、拖鞋等公共用品,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项目。“从此次检查结果来看,被检查的沐浴场所基本都证照齐全,卫生环境也较好。在被抽查的样品中,即使有一条毛巾的细菌总数不达标,我们也要求进行场所二次整改。对于不符合公共浴池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一律依法处理。”杨晓建说道。
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市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生活燃煤小锅炉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的进行,城区的沐浴场所也面临着“洗牌”,一些存在污染环境隐患的小澡堂、小浴池逐渐被淘汰关闭,取而代之的是装潢亮丽、浴资也不低的沐浴中心兴起。面对这些档次不一的沐浴场所,杨晓建表示,市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筛选相对合格的浴池:浴室内应设有禁止患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就浴的明显标志;更衣室、休息室所用垫巾及浴服、拖鞋等公共用具应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设有池浴的公共浴池每晚要彻底清洗,经过消毒后再换水,池水每日至少要补充二次新水,每次补充水量不小于池水总量的20%;浴池内应做到无积水、无异味。除以上标准外,市民进入洗浴场所后应先观察洗浴场所是否悬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持健康证上岗。无以上两证的洗浴场所,应及时按照洗浴场所卫生标准达标办证,并严格遵守消毒制度,让百姓用上放心的洗浴场所。(记者 邱杨 李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