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西瓜

显卡风云录:回忆曾经的经典之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1页:Matrox-改进的G400?G450 本文共 50 页

四、改进的G400?G450

在1999年里,Matrox和3DFX,nVidia一直征战市场,虽然不能抢占很大的市场,但是从销售业绩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潜力,但是随之而来的GeForce 256却使得G400根本无法对付;于是,在一番努力之后,在2000年11月,针对GeForce 256的Matrox G450发布了。

虽然很多人看好G450,但是实际上,G450只不过是使用了0.18毫米制造工艺,这将提高显卡的核心频率和见效芯片温度,但是G450的核心频率却只有165MHz。它最大可以使用64Mb DDR显存,并且显存总线位宽达到了64bit。

G450与G400的另一个不同在于 RAMDAC,RAMDAC的功能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连接到 CRT显示器的模拟信号,类似与G400的双头技术,G450 也有两个RAMDAC,但它的两个RAMDAC是集成在同一片图形芯片中的,而G400的第二RAMDAC集成在另一片芯片中。 G450集成度的提高,也使成本相对下降。 G450的双头显示技术直接继承于G400,可以支持多种输出模式。

G450发布之后,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而就在此时,nVidia和ATI相继发布了GeForce2 GTS和RADEON,Matrox发现在3D图形芯片的研制上已经毫无意义。


G450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2页:Matrox-发展商业级别显卡-G550 本文共 50 页

五、发展商业级别显卡-G550

  经历了G400失败的Matrox公司于2001年6月20日在国内发布了其第五代显示芯片—Matrox G550图形芯片。

G550的市场定位为商业级别的显卡,定位主要针对商业和家庭用户,从他的一些技术参数上来看,他并不能给大家带来象GeForce 3一样的高速的3D性能,从新技术上来看,他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是一些实用以及有趣的东西。

G550采用0.18 微米技术制造,是一款256 位双总线图形芯片,最高可以使用32Mb DDR显存,支持完整的 AGP 4×总线控制(支持 AGP 1×、2× 和 4×) ,它还是用第三代的DualHead技术,集成了双RAMDAC,主RAMDAC高达360Mhz,而第二个RAMDAC打到230Mhz 两颗集成 TMDS(Transmission-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支持多显示输出,可输出至两台数字(DVI)液晶显示屏;鲜明色彩质量着色架构VCQ2 32bit Z-buffer (8位模板缓冲),以及内部32 bit真彩渲染体系。

G550还整合了2条像素处理流水线,每条各具备2个 TMU贴图单元,支持单周期双层双重纹理;集成电视编码器,支持高质量的模拟,TV输出;而头射(HeadCasting)引擎支持网上视觉通讯;支持最新的DirectX 8.0。另外它还支持动态影像著色架构,配备管线化浮点和去除显示引擎(Culling Engine),支持排列独立抗锯齿向量(Anti_aliased Vectors)、阿尔法混合、雾化、镜像增亮、模板缓冲,以及三倍缓冲,透视校正,硬件抖色和LUT纹理抖色等等功能。

在2D部分,Matrox G550显卡继承了它系列产品的优良血统,在2D的画面和速度方面,仍然是其他显卡所无法比拟的。其2D图形引擎.还支持单线性帧缓冲功能功能支持密集像素,透明显示及色彩重叠技术,并支持可程序化、透明点阵区块转写(BLTer),VCQ2等。Matrox G550采用了UltraSharp RAMDAC技术,带来了高质量模拟讯号输出和绝对清晰的的文字画面,而且芯片内部整合了360MHz和230MHz 两个RAMDAC,在市面上的同档显卡中我很少看见具有如此高的RAMDAC的显卡,因此G550因此最大分辨率主头可以支持到2048x1536,副头则可支持到1600x1200。

作为Matrox传统的双头显示技术,一直是Matrox产品的一个卖点和绝有分量的一颗砝码,从最早的Matrox G400系列开始,显卡的双头显示就成了一项多媒体的标准技术,双头显示的应用范围在目前非常的广泛,双头技术不仅提供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比如图形设计等原本需要不停的拉动滚动条或是不断切换画面等),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经济上的支出(因为如果没有双头,要实现同样的功能,我们就要更多一块的显卡。现在也有更多显卡厂商加入到了双头显示的队伍中来,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而Matrox该如何保持自己在这方面的领先地位呢?在Matrox G550上,采用了第三代的DualHead技术,较之Matrox在 G450上采用的第二代DualHead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创新!

在当时,一般支持双头的显卡,在windows2000系统中,各个显示器的分辨率和色深是无法独立调节的,只能使用相同的设置,对于不同型号和尺寸的显示器来说,确实非常的不方便,而G550 通过新的DualHead技术,在多屏幕的延展上能够实现相同分辨率和色深,和单一显示器独立调整,两种模式根据你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这令 Matrox G550 成为这个操作环境中唯一支持真正多显示6模式的单一芯片的显卡。

从G550的推出来看,Matrox虽然没有放弃3D显卡的研制,但是实际上,Matrox公司已经将自己的位置摆在了制作商业和家庭用户的商业级别的显卡,虽然性能并不出众,但是可扩展性却很强大!


G550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3页:Matrox-Parhelia-512 本文共 50 页

六、期望和失望的距离-幻日Parhelia-512

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2002年5月,Matrox破天荒的推出了一款规格上令所有人震惊的Parhelia-512幻日显卡,一时间,各路媒体、玩家都在期盼这块号称拥有512位图形核心、256位显存、三头输出和亿彩技术等许多创新的技术的主板。

Matrox将Parhelia描述为世界上第一款512位的GPU(图像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这也是芯片代号上“512”这个数字的意义。它的256位内存总线,同样具有双倍数据速率(double data rate,DDR)的功能,实际上Matrox声称Parhelia的内存带宽可达到20 GB/秒。相比之下,NVIDIA的旗舰产品GeForce 4 Ti4600使用目前标准的128-bit DDR模块,带宽只有10.4 GB/秒。不过由于GeForce 4具有第二代光速内存架构(Lightspeed Memory Architecture II)设计,NVIDIA在显卡上加入了非常有效的交错式内存控制器(Crossbar Memory Controller),无失真Ζ轴压缩(lossless Z-compression)以及其它优化功能。

Parhelia也具有由几个独立的子控制器构成智能型的内存控制器,用来优化对色度、景深、片断与纹理缓冲区的存取。另外Matrox也应用了高速Z Clear功能。多种内部缓存的设计,可避免数据流中的瓶颈。Parhelia核心内部的深度、FAA(高色差区域抗锯齿功能,fragment anti-aliasing)、像素、纹理与显示等各运算单元,都分别和512位的内存控制器阵列(memory controller array)相连接,它们也都具有能够优化内存吞吐量的特殊功能。由这些运算单元传来的命令,都由内存控制器阵列处理,阵列中有若干独立的能同时处理不同的数据的控制器。

在3D部分,它采用四重顶点处理单元阵列,即Parhelia顶点处理器的T&L(几何转换与光源)子系统由四个独立处理单元组成。在结合了512单位的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256个常数寄存器(constant register)以及优化后的控制后,Parhelia-512能够提供相当高的顶点运算量。而硬件位移贴图(Hardware Displacement Mapping)是Matrox针对DirectX 9所发表的一项新功能。简单来说,这项技术能够建立基于灰阶纹理(grayscale texture)或是位移贴图(displacement map)的真实的3D图形;Parhelia-512芯片也提供了强劲的像素运算能力。它具有4条像素管线,每条有4个纹理单元,这意味着,在每个时钟周期、每个像素可以使用4个纹理(四重贴图功能)。

在2D部分,Matrox为Parhelia显卡加入了新的电路设计,也就是超锐利显示功能(Ultra-Sharp Display),加上Ramdac以及高质量滤波器的结合,这款显卡可望创立VGA信号质量的新标准;而10位GigaColor亿彩技术使得Parhelia每个色彩信道都有10位,可以同时显1,073,741,824种色彩,是传统的显卡的64倍。Matrox将这个功能称作“亿彩”(GigaColor)技术。

这些绚丽的外表使得Parhelia的造势大获成功,但是随之而来的实际测试却让所有人大跌眼境,除了极好提供极好画质之外,Parhelia-512在性能上远不是GeForce4 Ti4600的对手,而且价格更是超乎人们的想象,在人们的眼里成了华而不实的象征,不多久,Parhelia-512失败了!


parhelia 512

继往开来的Matrox

虽说Matrox在3D显卡市场并没有什么惊天之作,但是以其卓越的2D效果,还是能够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在2004年,Matrox有声明将推出修订版的Parhelia显卡,可以采用AGP8×接口,配备128MB显存、TV-Out接口,预计其性能可以满足一般的3D游戏需求。此外Matrox也在PCI Express方面有所发展,在2004年初,Matrox获得了使用nSys PCI Express nVS校验工具授权,Matrox工程师将使用PCI Express nVS产品来测试其PCI Express接口芯片的正确性,能够帮助工程师检测出潜在的BUG。Matrox公司还将在今年推出采用PCI-E接口的显卡产品,为了与未来的Windows Longhorn配合,Matrox不仅仅会引入PCI Express接口,同时对于Pixel Shader 2.0也会做到完全支持!可以说Matrox公司还在不懈的努力,希望它能够让我们看到新的希望!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4页:SiS-来自逻辑芯片组的支持下的SiS 6326 本文共 50 页

来自逻辑芯片组的支持下的SiS 6326

提起SiS,很多人都会想到三大系统芯片制造商,的确,SiS(矽统)科技成立于1987年,总部在台湾省新竹科技园区,在1997年之前其一直以开发主板芯片组为主。在1997年S3、3Dfx、ATI、nVidia等几家显卡芯片厂商都在全力争夺中高端显卡市场,SiS看到了低端显卡市场的巨大需要量,本着多元化发展的策略,从此SiS也涉足绘图芯片领域。

当时的厂家,大多数还在生产PCI的3D图形处理芯片和显卡,SiS为了能够抢得先机,率先推出了第一代3D显示加速芯片SiS6326,这款芯片具备了PCI/AGP 1×,成为了当时少有的几个生产AGP显卡的厂商之一。

SiS 6326是32位图形处理芯片,采用208针脚PQFP封装,VLIW架构的浮点几何多边形发生器(Geometry),每秒产生80万个几何多边形图案,并支持线性、双线性、三线性材质贴图,集成170MHz RAMDAC、2D/3D绘图加速架构,NTSC/PAL TV信号输出以及AGP/PCI接口控制单元。SiS 6326一大特点就是内置了DVD硬解压功能:内置Run length与zigzag解码器、IDCT(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反离散余弦转换)逻辑电路、Motion compensation逻辑电路,不需要其它其它辅助芯片就支持DVD/MPEG-Ⅱ影像播放功能,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在播放DVD时比其他显卡更具优势。

更加让SiS引以自豪的是,SiS 6326的3D性能虽然不强,但却具有极佳的兼容性,这也和它自身生产逻辑芯片组有关。在当时SUPER 7和SLOT 1架构上SiS 6326的兼容性一直不错,再加上低廉的售价和DVD硬解压功能,成为了很多低价电脑的绝佳选择。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决定一款产品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它的性能,还要面向市场需求,SiS 6326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在当时,能够与SiS在低端市场竞争的显卡少的可怜,因此凭借价格的低廉、不俗的性能和兼容性,SiS 6326一举成为了3D低端市场的老大。


SiS 6326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5页:SiS-失败的策略SiS300 本文共 50 页

失败的策略SiS300

SiS并没有很快推出下一代芯片,而是沉寂了很久,直到1999年,当3D显示卡打得如火如荼,各家显示芯片厂商不断推出新的显示芯片以表示自己的超强研发能力时,终于推出的下一代显示芯片SiS300。在当年Computex Taipei 99展览大会上,SiS在会场上打出了“Think Integration、Think SiS”的口号,试图在业界建立“想到整合就想到矽统”的品牌形象,既然以此为诉求,当然就不会指凭几句口号就可以达成目标,SiS300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有份量筹码。

  SiS在推出SiS6326显示卡后,好象一下子沉寂了下去,迟迟未推出的下一代绘图芯片。进入1999年,3D显示卡市场已经是战火纷飞,各家绘图芯片厂商不断推出新的绘图芯片以表示自己的超强研发能力,SiS终于也耐不往寂寞、在Computex Taipei 99上推出了其第二代绘图芯片—SiS300。

SiS300是SiS第一款标准的128位图形处理芯片。采用365-pinPBGA封装,0.25微米制造工艺,内建350MHzRAMDAC,最高支持解像度达1920×1440,而显存可配搭2-64MB的SDRAM、ESDRAM或SGRAM。至于其功能附加芯片SiS301,则可为SiS300加添DVI输出、电视输出等额外功能。

SiS300的Rendering Engine提供贴图的功能,利用最近的MIPMAP充分表现出贴图的细致及远近的层次。Rendering Engine 也提供3D动画所需的各种特效与功能,以表现出最佳的3D影像画质,同时搭配高精密度的Z-testing,并通过支持大容量显存来满足需要(SiS300最大支持64MB显存,这是当时绘图芯片中最大的显存容量)。当然,SiS300象SiS6326一样具有硬件支持DVD回放及解码功能。

在其他支持方面,SiS300更是推出了3D立体眼镜。自从3D游戏盛行于电脑游戏中后,3D显示效能成为所有显示卡中极为重要的显示能力,SiS300支援3D立体眼镜的功能出现,使用者透过立体眼镜,可以让显示器所产生的画面产生更加立体的感觉。SiS300在3D立体眼镜的显示设定
上相当注重,使用者可以根据画面所呈现的立体感做细部的调整,因此可以让使用者调教出最具立体感的画面表现。

然而这样一款极具竞争力的显卡却因为迟迟没有推出显卡,当2000年显卡上市之后,已经被nVIDIA的TNT2的大潮冲的一干二净了。不久SiS300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而SiS打算快速应对问题的出现,于是,又一代芯片推出了!


SiS300


SIS301芯片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6页:SiS-无力的抗争SiS305和从头再来的SiS315 本文共 50 页

无力的抗争SiS305

SiS300失败后不久,SiS就迫不及待的推出了下一代芯片SiS305,但是这款芯片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性能上都无法自圆其说“一代”这个词语。SiS305可以说是SiS300的加强版,其采用0.22微米制作工艺,却依旧沿用了SiS300的365-pinPBGA封装结构,配备了32MB 7.5ns显存,支持AGP2×模式,采用64/32bit带宽的显存系统,依靠128bit3D/2D图形加速引擎提供了1GB/s的显存带宽,2D表现出色,优化的3D渲染通道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并且支持动态补偿加速。在当时其低廉的售价和相应的市场定位,吸引了不少买家的目光。

  SiS305仍然是走低端路线,但由于其与SiS300相比SiS305并没有多大的改进、在性能上并没有比SiS300有多大提高,而且此时性价比更好的Intel的i740也已经上市。因此SiS305很快遭遇了与SiS300一样的命运。


SiS305

从头再来-SiS315

两次的失败并没有影响SiS的研发之路,不久,新一代的SiS显卡出现,产品被命名为SiS315,它采用0.15微米微米制作工艺,256bit图形引擎,128bit SDRAM/SGRAM/DDR DRAM显存界面,采用了SiS300的365-pinPBGA封装方式,166MHz核心/显存频率,硬件T&L引擎。375MHz RAMDAC,集成3D VR眼镜支持。在接口方面,这款芯片采用AGP 4×接口技术,同时支持PCI接口;完全支持DirectX 7.x和OpenGL ICD,兼容DirectX 8.0。支持运动补偿,支持全景深反锯齿(FSAA)。 另外,配合SiS301芯片,还能够实现对DVI和视频输出的支持,构成一块多功能的家用显卡。

在场景修饰方面,多重材质贴图、凹凸贴图、光源处理贴图、镜面反射处理以及多阶层式滤波功能等SiS305都可以有效地处理。它还采用了第二代贴图技术,每秒可以产生四百万个三角形、一亿个绘图点的填充率,三角图形建置的引擎,而且其百分之百的硬件加速功能,在处理3D影像时,效果相当不错。此外SiS305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最佳化的3D PIPELINE结构,以减少在贴图读写时的额外负担。


在当时的桌面3D显示芯片领域已经形成了nVIDIA和ATi两强争霸的格局的形式之下,从低端市场拓展的计划几乎成为了每一个显卡公司的共同策略,(nVIDIA对GeForce2 MX芯片的划分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而这样一来各个厂家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面对这样的威胁,厂商或者拿出在性能和价格上足以与之抗衡的产品,或者就此退出图形芯片市场。矽SiS在紧要关头选择了前者,而SiS315就是他反击的武器。

事实和想象也许总是有一定的距离,SiS315推出不久之后,人们才发现,虽然在价格上低于GeForce2 MX一些,无奈GeForce2 MX的技术性能太过强大,而SiS315却因为驱动程序不完善等种种原因而迟迟不能打入低端市场,一次绝好的反击机会就这样与SiS失之交臂了。


承启SIS315


SiS305精英SIS315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7页:SiS-来自SiS的神刃-SIS Xabre 本文共 50 页

来自SiS的神刃-SIS Xabre

2002年5月21日,中国北京香格里拉大饭店,SIS终于面向中国大陆发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神秘图形芯片Xabre。其名字的由来起源于一个精彩的神话故事:“远古时代魔兽控制了人类的世界,在这样纷扰混乱的局面当中,经过多年的期待,人间终于出现了一位神秘的武士---Xabre,他骑着能疾速奔驰在天际的神驹,携带着三颗各具不同魔力的圣石--Pixelizer Engine & Software Vertex Shader Frictionless Memory Control,用一把举世无双的8X8利剑打入魔界,为人类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疆界。”

神话固然精彩,但是SiS Xabre是否能够到达一个新的顶峰呢?SIS Xabre的核心芯片共集成2千4百万晶体管,采用0.15微米制造工艺,核心面积37.5mm × 37.5mm。从硬件特性上来看,SIS Xabre是第一款支持AGP 8×的显卡,完美支持AGP 3.0,并且支持硬件自动识别AGP 1.0、AGP 2.0和AGP 3.0模式。从SIS Xabre开始,人们进入了AGP 8×时代。这意味着AGP总线带宽从1.06G步入到了2.13G时代。在以往,由于AGP4X的带宽仅有1GHz,而其他周边设备(如南北桥对内存或对CPU的传输)的带宽往往高达2-4GHz,此现象使数据传输的瓶颈偶尔发生在AGP总线的带宽上。如今,AGP 8x的出现,将带宽放大为2.1GHz,如此一来,带宽不足的窘境得以解决。我们称此架构为“Balance PC”,也就是资料可在带宽相当的平衡系统中流通,让系统发挥最强大的性能。使用AGP 8×时和使用AGP 4×时整体性能大约提升10%。当然这个比例会随着游戏的日益复杂贴图量的日益庞大而逐渐增大。

SIS Xabre还硬件支持DirectX 8.1以及 Pixel Shader 1.3版本。所谓的Pixel Shader(像素效果引擎,是指图形处理芯片GPU在处理3D任务时以像素为单位方便、高效的控制象素的Z值、Alpha等,令3D画面的渲染工作更便捷、高效。实际表现中,Pixel Shader能够有效的增强物体材质的表面明暗变化以及细致程度,大幅提升物体表面贴图的模拟真实感。资料显示:SIS Xabre所提供的Pixel Shader不同于nVIDIA显卡中的同类技术,它的增强型Pixel Shader采用了一套全新的结构体系,具有29条编程指令,所以该引擎可以在同NVIDIA Pixelizer引擎指派纹理数目相等的情况下,大幅节省显存及GPU总体资源。同时,增强Pixelizer引擎所支持的技术内容也是microsoft在DirectX 8.1之后的D3D API体系所支持的重要内容之一,相信该引擎诞生的意义在日后会更为重要。

SIS Xabre 400拥有4条像素渲染管道,并且每条管道拥有两个贴图单元,这个参数比nVIDIA整整多出了一倍。理论上说:该芯片可提供高达120亿/秒的像素填充率和240亿/秒的的贴图填充率。多像素渲染管道使得填充率更高。而其独特的Fast Z-clear快速Z轴缓存清理技术,是xabre GPU所特有的技术,在3D游戏中,用来存储Z轴运算所需数据的那部分显存被称为Z轴缓存区,随着游戏的日益复杂,Z轴缓存所消耗的显存资源非常可观,xabre采用的Fast Z-clear技术可以在计算完Z轴数值后立刻将历史数据清理掉,有效的控制了Z缓存的膨胀,更为合理的利用了显存资源,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显卡的综合性能。

  Xabre的产品线和Geforce 4 MX系列一样,采用频率的高低进行区分:Xabre系列一共四款产品,分别是针对低端显卡市场的Xabre 80,中端的Xabre 200、400,以及高端的Xabre 600(Xabre 600为0.13微米),分别依不同时脉频率、内存容量来作区分。通过搭配外接的SiS301B芯片,Xabre显示卡可以支持TV、LCD或CRT显示器做双屏幕输出,同时也具备3D立体眼镜功能,可搭配3D游戏开发出有远近视差的影像特效游戏。

Xabre是当时世界第一款AGP 8×显卡芯片,所以在发布之后备受关注,而SiS发布这款芯片的意义就在于,SiS已经不再将自己的图形芯片定位在低端市场,而向中端和高端市场进军。但是Xabre的最大问题就是兼容性不是很好,而且驱动程序也有一定的欠缺,所以Xabre没有能够在市场上有恨的作为,只是徘徊于中低端的显卡市场。


SIS Xabre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8页:SiS-神刃II之SiS XabreII 本文共 50 页

神刃II之SiS XabreII

在Xabre没有打开应有的市场之后,SiS渐渐发现自己的推出的显卡的实力已经比ATI和nVIDIA的新一代核心无法比较,而从性能上和价格上也都没有了优势,于是SiS只得再次开始开发下一代图片核心。这一次,XabreII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XabreII这款芯片使用了当时流行的0.13微米工艺制造,核心频率可以500MHz,填充率达到3.0Gigapixels/s,最大支持128bit DDR II显存。与以前的产品不同的是,XabreII采用了最新的渲染管线设计,具备8条高级象素管道,这使得在一个时钟周期当中其可以处理16个纹理单元。XabreII完全支持DirectX 9.0,并且包含了Primitive和Tile引擎。对显存带宽的优化也是的XabreII的优势之一,它使用了第二代Frictionless Memory Control,这种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显存带宽小的问题。


  由于Xabre的战绩并不是很理想,而且推着ATI以及nVIDIA推出的新一代图形核心无论从性能上还是价格上都让Xabre渐渐失去了优势,因此SiS极需一款新的产品来刺激市场同时也希望再次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这样,XabreII计划就应运而生!

  Xabre II将采用先进的0.13微米工艺来进行生产,不过其内部仅整合了8500万个晶体管(这也许与其市场定位有关)。XabreII绘图芯片的核心填充率可以达到3.0Gigapixels/s,128bit DDR II显存,工作频率高达500Mhz,其可以提供16GB/s的显存带宽。Xabre II采用全新的渲染管线设计,具备了8条高级的像素管道,一个时钟周期XabreII可以处理16个纹理单元。

  当然,在Xabre系列中,Jitter-Free抗锯齿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为了增加DVD回放效果上的优势,XabreII还采用了动态混合视频处理器技术,从而使XabreII可以提供更出色的视频回放效果。

  此外,XabreII核心可以通过搭配SiS301c芯片(SiS301B改进版)来支持LCD+CRT,CRT+CRT,CRT+TV双显功能。

SiS推出XabreII从根本上来看,实际就是为了能够抢占显示芯片的高端市场,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推出的时间的延后,使得ATI和nVIDIA公司可以轻松的推出他们生产的新产品,而与nVIDIA和ATI比较起来,SiS公司的产品却整整落后了两代产品,而且SiS还将面临驱动程序不完善的问题,这可能会使这款芯片的性能大打折扣。


XabreII


XabreII与ATI、nVIDIA的比较

在图形芯片制造厂商当中,SiS不容置疑的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公司,其制造芯片的技术可以说是这些厂商当中没有人能够比拟的,但是SiS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的抢占过市场,或者是引导显卡制造的潮流。虽然在芯片组制造上,SiS一帆风顺,或许对于显示芯片的研究只不过是SiS的一个附加产业,只不过是陪衬而已,但是无论如何,SiS毕竟将自己的图形芯片呈现给了我们大家,正因为有这些生产厂家的不断竞争,才使得我们能够得到价廉物美得新产品。

由于SiS的路线并不是十分明确,所以SiS在显卡芯片制造这个行业到底会有多大的投入我们不能知晓,但是从SiS公司制作芯片一贯的创新能力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显卡芯片制造上的优势,但是SiS的显卡之路到底何去何从,我们还要拭目以待,毕竟我们希望SiS能够给我们带来最新的技术以及最新的理念。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29页:S3-3D显卡的出现,从S3 VIRGE说起 本文共 50 页


一、3D显卡的出现,从S3 VIRGE说起

S3公司素有“长青树”之称,在2D时代曾经创造了很多辉煌的业绩,也是第一家推出3D显示核心的厂商之一,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S3 VIRGE。S3 VIRGE具有一些简单的3D特性,如支援DirectDraw及Direct3D、支持软件MPEG加速处理、简单的3D处理效能,包括平面,透视,阴影等效果双/三线性材质贴图,并提供模糊,深度三维效果,Alpha混色等功能,最大支持4MB显存。3D这些性能少的可怜,与ATI 3D RAGE一样:仅仅在2D显示芯片(S3 Tro64+)的基础之上加入一个简陋的3D加速引擎。

  不久,S3又推出了VIRGE的改进版本VIRGE/VX芯片,它支持VRAM且采用了220MHz RAMDAC;VIRGE/DX芯片,支持EDO DRAM且采用了170MHz RAMDAC;VIRGE/GX/GX2芯片,支持EDO DRAM/SDRAM/SGRAM且采用了170MHz RAMDAC,其中GX2版本是支持AGP规范。支在后来,DIAMOND的STEALTH 3D 3000、丽台WINFAST S510等公司都采用了这块芯片。

由于VIRGE世第一代3D加速卡,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加之3D游戏对显卡要求不高,所以一推出就大获全胜!但是由于VIRGE没有完全具备3D硬件功能,无法真正将三维图形快速旋转、消隐、变换等,大量运算工作仍需依靠CPU和软件模拟来实现,而且驱动程序存在很多BUG。因此VIRGE的3D特效相当简陋、速度也较缓慢,后来被许多玩家戏称为3D减速卡。


S3 VIRGE

六安论坛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第30页:S3-精彩的野人-Savage 3D 本文共 50 页

二、精彩的野人-Savage 3D

1998年到来了,这可以说是显卡新品叠出的一年,就在这时,S3推出他的第一款真正的3D加速芯片Savage3D加速芯片!从它开始我们认识了“野人”显卡。Savage 3D采用当时较先进的0.25微米制程、128位总线结构及单周期三线性多重贴图结构,处理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5百万个像素/sec,5百万个三角形/sec。内置250MHz RAMDAC,通过S3新设计的AGP引擎和纹理压缩(Texture Compression)技术,支持Direct3D与OpenGL,最大内存容量可达8MB SGRAM或SDRAM,支持AGP4X规范。当然也支持当时流行的3D和2D功能如反射和散射、Alpha混合、多重纹理、衬底纹理、边缘抗锯齿、16/24位Z-buffering等。

当时的Savage 3D同时拥有三大“独门绝技”:一、单周期三线性多重贴图结构,这一技术的采用能明显增加图形显示质量,使图形更平滑。二、S3纹理压缩;这是一种智能压缩技术,能减少了对带宽的要求,而且压缩之后的质量也不会明显下降。三、DVD软解压方案;以极低的CPU占用率达到了MPEG-2的回放功能。

  除此之外,为了达到强有力的视频播放能力,Savage3D还提供了VIP视频端口,可以达到最高的60MB/s的数据传输率,多视频窗口和图像映像为视频会议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这块芯片集成了视频输出功能,可以减少图像闪烁。NTSC/PAL编码,编码器支持复合视频及S-Video信号输出。可编程的3-Tap闪烁过滤器和垂直过扫描补偿技术可以达到非常好的TV输出质量。

  总的来说,S3对Savage 3D的期望很高,但在Savage 3D发布之时VOODOO3、TNT等强劲对手已经出现,而且Savage 3D最多只提供8M显存(而其它第三代3D芯片都支持至少16M显存)、驱动程序存在大量的BUG等原因,因此Savage 3D再次令S3及玩家失望—Savage3D最终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


Savage 3D


Savage 3D芯片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