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820
  • 回复3

绵山红叶好,霜重色更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绵山红叶好,霜重色更浓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层林尽染。古老神奇的绵山又迎来了胜似春光的火红季节。
驱车驶入绵山山门,过九里十八弯的盘山公路,经龙头寺至水涛沟之间的“十里画廊”,一路青山相对,红黄相间。那红的是瑟瑟秋风中的枫叶,如云霞朵朵;那黄的是浪漫绽放的山菊,似星光点点。加之12公里盘山路左右两侧新植的松柏和盆栽的秋菊,景色如诗如画,导引着游人一路前行。然而,这仅仅是绵山秋色的序幕,走近说法台才开始步入一个枫叶的王国。从这里起,山不再有裸露的褐色,而是苍翠如黛;水不再是涓涓细流,而是涛声入耳。据导游员介绍,此台因形如香炉又称香炉山,是空王佛的说法处。明代曾任国子监司业的汾州才子朱子俊有诗赞曰:“台尝说法少人通,介立青螺两壁中。霹雳一声聊当喝,蓦然惊起涧中虹。”俨然是一幅暮夏和孟秋时节江南山水的画卷。现时值中秋,看漫山红遍,雁阵南飞,更加感受到它的秀丽和凝重。经哀号坡(晋文公顿足哀号处)到水涛沟,山愈深而水愈豪、景愈幽。泉水涌湍于石桐,树叶源于崖诸。在斗折蛇行中,渔舟唱晚,寒鸦过峰。那手掌形的、椭圆形的、锯齿形的、羽状复叶形的霜叶,从知名和不知名的乔木和灌木上纷纷飘落水中,从一个个亭榭间漂过。它们宛如一群形态各异的金鱼漂浮于水面,又渐渐地融合到那霜叶映红的激流之中,使北魏郦道元笔下的绵山石桐水竟成了一条红色的涧流!说到这涧流,导游还给我们讲起了古老的往事。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唐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绵山安营扎寨,与突厥所封定扬可汗刘武周部宋金刚大战,一日八战,二日不解甲,展开了殊死搏斗。连日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大战的胜利,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业。传说就是他们的鲜血把这里的树叶染红,使绵水成了一条血河。这涛涛水声,不就是那战马奔腾嘶鸣和将士们的呐喊拼杀之声?此情此景,与其他名山枫叶相比,岂不又凭添了几分悲壮之情?
记得北宋画家郭熙在《山川训》中说过:“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此话虽不专指绵山而说,但也勾勒出了它的诸多特色。秋日绵山不仅明净如妆,而且如笑如滴,是一个在蓝天、碧水、白云、黄花、红叶、绿草、秋雁、寒蝉的映衬下,由满山“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组成的一浓淡相宜、有情有韵、动静结合、七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六安论坛
发表于 2009-8-2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pf :pf :pf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顶帖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老师在解释“奇迹”一词时,举了一例:一人从八楼跳下,竞毫发未损。他希望学生出“奇迹”。
可一同学回答:幸运。
老师很失望,于是说:此人爬上八楼,又跳下,还是未受伤。
犴一同学回答:偶然。
老师非常气愤,只好又说:那人再次爬上八楼,又跳下来……。
还未等老师说完,就有同学答道:他习惯了。
六安论坛
回复 鲜花 臭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