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磁盘规格上,南桥MCP51支持SATA2接口磁盘,并提供3Gb/S接口带宽和NCQ技术的支持,另外还有如nVRAID那样的磁盘阵列技术也得到了完整的移植,而南桥MCP51对磁盘管理的方式采用先进的磁盘通道控制器。两组磁盘控制器同时提供了对PATA和SATA两种不同接口磁盘的完美支持,并可单独使用或串联使用,同时向下兼容的特性也使老的SATA1硬盘在上面可正常使用。另一方面,MCP51还提供了2个传统的IDE接口,比Intel 9系列主板多出1组。这是因为Intel从915芯片组开始就认为磁盘已经进入SATA接口时代,而多余的IDE接口将会增加主板的成本,因此在标准的零售产品中,基于Intel 9系列芯片组的主板大多只有1个IDE接口,当然有部分聪明的厂商会利用第三方芯片来提供第2甚至第3个IDE接口。

很多玩家都抱怨CPU内存性能越来越强,相比之下硬盘的发展实在太慢,除了提高转速外,很难在现有基础上再提升性能,而缓存和接口的改变却无法在根本上大幅提高硬盘性能,因为当今硬盘的架构依然沿用了26年前发明的温彻斯特架构。温彻斯特架构硬盘利用高速旋转的磁盘与磁头的非接触性磁导技术来实现对硬盘的读写操作,当然时间已经过去20多年,硬盘的容量相比当年也翻了数千倍,但从结构上来看,现在的硬盘逃不出温彻斯特的框架,因此硬盘性能瓶颈已越来越大。

全面支持多硬盘架构
目前能大幅提升硬盘性能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利用RAID0相同型号的做成镜像,由于两块硬盘在实际操作中处理的是同一个文件,因此硬盘系统在游戏和系统下运行时的效率极高,通常能达到180%左右的性能,而这在游戏中的表现就更为实际了。除了做RAID0外,台湾企业技嘉所推出的I-RAM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其利用转接卡来实现对物理内存的转换效果,由于内存性能远远高过硬盘,因此由I-RAM所创造的硬盘跑分纪录仍然无可匹敌,但I-RAM的搭建成本太高,内存容量的限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普及,不过I-RAM所带来的概念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自动侦错功能
C19芯片组提供了对RAID技术的完整支持,并且提供RAID0+1的解决方案,其解决了RAID0在使用中存在一定风险的问题,用3块相同硬盘来组建阵列模式,在RAID0提供强大性能的基础上RAID1却起到了保护数据的目的,一旦在RAID0操作中有数据出错,RAID1模式下的第3块硬盘可以立即顶上去接替受损的硬盘,从而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另外由于在组建RAID时硬盘型号大多相同,一旦硬盘损坏后无法快速判定究竟是那块硬盘损坏,而MCP51所内置的侦测功能则可以明确标识出故障硬盘所连接的端口,从而判定故障硬盘确切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