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用的核心 
我们先前已经提到英特尔为了新世代所设立的微架构里程碑,也造就了一堆赏心悦目的数字来表示每时钟脉冲指令数和打破纪录的每个执行指令电源消耗(energy per instruction)数值,一共有三颗处理器设计源于此相同的双核心架构,分别是桌上型的Conroe、笔记型的Merom和服务器级的Woodcrest处理器,这些都是采用65奈米半导体制程,这三颗处理器在技术上几乎完全一样,只有在因应不同市场区隔之下,才做不同的功能开启或关闭的设定,而高时脉速度只有在高阶桌上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才看的到,对其他大多数的应用软件而言,时脉速度的增减而不影响执行效能的设计是一个理想目标,现在这将可以由增加平行管线数量及频宽的增加而做到。 这个新的微架构现在称为Core微架构,一共有五个主要功能,分别有Wide Dynamic Execution、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Advanced Smart Cache、Smart Memory Access和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 Core微架构是一个非循序式的设计,可以让单一的指令任意排序,并放置在14阶的平行管线中,为了增加指令执行效率,英特尔特别关注在指令执行的弹性上,听起来好象很容易,但是和IA机器需要有一个干净的内存排序以便于承接程序的语意,这就变成彼此相冲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个储存指令需要先完成资料导入的工作,因为你需要先处理完现有的资料组存取的工作,否则资料就散逸消失了。 为了同时可以执行更多的指令,这也需要三个数学逻辑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al Logical Unit)的配合运作,能够让SSE指令(128 位宽的 SSE指令)在一个时钟脉冲内做完,此外,L2高速缓存的运作改善也相当有效,这都归功于分享式的设计和可以防止内存内容紊乱的新prefetcher机制,因为prefetcher的功能用在预先取得即将被其它排队的指令所覆盖的数据,如此一来就可以帮助平行管线的运作更加有效率。 有些评论在于比较这个Core微架构与Pentium III架构,很显然的,英特尔的确做了全新改变,因为新架构赋予行内译码(inline decoding)功能,这在Pentium III架构未曾出现,而且三个数学逻辑运算单元的设计也比仅有一个ALU的Pentium III(另外两个放在NetBurst)还要多,最后还拿掉了追踪快取(trace cache)。 
英特尔从头重新设计新的处理器,同时加上由Pentium M(Banias, Dothan)所学到的经验,直接在执行指令阶层中来改善效能,并且维持热消耗降到最低的目标,如同英特尔行动运算副总经理Mooly Eden先生所说的「我们得回到原点,仔细的重新设计一个新的平稳的系统。」 

Merom处理器会采用Socket 479平台,基本上目前的Napa系统是可以只更新BIOS之后就使用Merom处理器,英特尔喜欢称这颗新处理器为Napa更新版本。 
Conroe处理器会用Socket 775平台设计,除了在游戏应用上采用975X系统芯片组之外,还可以用新出品的965系统芯片组,专为数字家庭与办公室应用而来,如果用更新BIOS的系统一样可以使用,除非你想要用FSB1333(667 MHz)的系统,那就一定得使用新的Extreme Edition版本的处理器。 
Woodcrest也就是闻名的Xeon处理器,是采用Bensley平台,即将成为有力的Dempsey处理器,目前最高时脉可到3.73-G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