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6-9-2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strong> 匈奴人--阿帝拉</strong> <br/><br/> 公元三世纪,在中土还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候,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为争夺赖以生存的草场水源而进行着殊死搏斗,在这场竞争中,原先北亚的霸主匈奴,被新兴的鲜俾人(高丽人的祖先)和阿瓦尔人(国史称之为柔然)击败,其大部分部族被其他蛮族吞并,瓦解,其余小部龟缩在河套一带,在西晋朝时内附,另有一支大部落在其酋长的带领下,走上了漫漫的西迁之路,公元二世纪末,这支西迁匈奴越过了乌拉尔山脉,来到了东欧大平原,那里水草丰美,气候温怡,于是西迁匈奴赶走了当地的原住民-------斯拉夫人,堂而皇之的作了钦察平原的主人.客观的说,匈奴这个人种,破坏力极大,当初在北亚,为了和中国争夺丝路的控制权,和刘汉王朝开仗一打就是连绵二百年,到了十六朝时更是不得了,中国北方五胡乱华,那支内附的匈奴,便是罪魁祸首.而西迁的那支匈奴由于打败了斯拉夫人,迫使其再向中欧开拔,再和居住在中欧的日尔曼人新成冲突之势,后者又被迫向南欧和西欧逃亡,最后这批乱民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至此结束上古时期,进入黑暗的中世纪,这一切匈奴也是始作俑者.在东欧的匈奴于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形成了自己的酋长制国家,中亚<<黄金史>>称之为第一匈奴帝国,以便和近代的奥匈帝国区别,匈奴在欧罗巴语系中称为匈牙利,匈牙利之称亦是由匈奴迩来,建国初期,匈奴人在多瑙河畔同日尔曼人中的撒克森----旺达尔---东哥特联军进行了一次历时三载.人众达七十余万的大会战,结果,匈奴人在其大酋长阿帝拉的统领下,大败欧洲盟军,确立了匈奴在东欧的霸主地位,可以说,阿帝拉就是匈奴帝国的奠基人.毫无疑问,三阳给其迪爵125系列的衍生产品取名为阿帝拉,其意所指就是我上述的那位开埠建国的伟大酋长,就冲这个有魄力的名字,三阳阿帝拉这款车型看样子也是来头不小. <br/><br/><br/><br/>在三阳目前的125级别踏板当中,阿帝拉属于中生代产品,按引擎的气门配备不同,分为2v.4v两种,安排量又可分为125/150两种类型.与资格老一些的迪爵相比,其产品的型号更加齐全,阵容也愈发强大.到了悍将车系投产时,更有2v4v之分,还有普通版和喷射版的不同.(注:三阳在大陆的夏杏厂,重未生产过真正的悍将,其产的所谓悍将,其实就是原版阿帝拉加上一个悍将的标贴而已).三阳既然将这个车型称为阿帝拉,那么,照常理,这款车的外表也应和横刀立马,满脸杀气的匈奴酋长相类似才对路,但实际上参照阿帝拉的外形,看的出三阳给该车取名为阿帝拉,并不是出于对其外形的考量,和古老的迪爵相比,虽然阿帝拉的外貌显得更加时尚前卫一些,但绝对和彪悍充满攻击性的匈奴酋长联系不上,如果要冲外形上解释其名,或许同门的师弟shark125/150比其更加适合用阿帝拉这个名字.阿帝拉的整体造型很中庸,整车的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弹性,感觉很厚实又不显蠢笨,我个人到是很欣赏这种设计,无缺失之处,也没什么亮点,所以在仿冒成风的大陆,好象阿帝拉的仿制品不是很多.阿帝拉的前护板出于对风阻的考虑,设计得比迪爵125犀利一些,仪表护板也做了改良,导流效果比迪爵好很多,在大陆投产的阿帝拉前刹采用了双油缸的大型碟刹盘,刹车性能比早期的中华战舰强悍不少,前后轮胎采用华丰100/90-10,受油口和凌鹰类似,也是外置的.给我的印象,这个车形的外表好似一个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年轻人。 <br/><br/><br/>1997年左右,三阳在大陆的夏杏厂正式将阿帝拉的第二代产品投产,除了和第一代一样搭栽了三阳著名的史帝田铁电镀陶缸之外,从第二代阿帝拉开始,它有了四气门高性能版本,引擎性能较之第一代有了大幅提升,(第一代的阿帝拉,在夏杏厂以中华战舰的名义生产,其引擎为空冷125cc,压缩比为10.1:1,最大功率6.47kw/7500,最大扭矩为8.6n/6500),二代新近开发的四气门引擎压缩比提升至10.5:1,最大功率达7.7kw/8000,最大扭矩为9.6n/6500,在强制风冷125级别的引擎里,性能指标这样高的,至今好象也不多见(在车管所的实测结果,阿帝拉当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98年夏天,为了配合阿帝拉在大陆的全面投放,夏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促销行动,当时买夏杏机车可送保险和纪念戒指,由于我是本地夏杏的广告代理发布方,所以三阳机车我倒是没买,纪念戒指却到手了两个(呵呵!),四气门阿帝拉我当时也试骑比较过,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四气门踏板,所以对阿帝拉的印象留得很深.那时卖三阳车的掌柜就是我在<<信天翁>>提到过的骑太战(shark125)的f君,新款阿帝拉到货的当天,他就忙不迭的打电话call我,一来是为了广告发布事宜,二者知道我乃车迷,想让我骑下给个结论,以后推销也好准备说辞.于是那天过去时,特意约了骑豪迈125的y君,看看阿帝拉是否就象f君说的那样卓越.老实说,四气门引擎的运转声音并不悦耳,高频的气门哨叫声可能很多,感觉有些尖利,不如二气门的引擎来得悦耳,但阿帝拉的死气喉抑声效果不错,对气门杂音的过虑非常有效,就音响美学的角度来讲,起排气声浪虽然整体倾向于中高频段,可胜在中高频衔接绵密,杂音不多,显得干净利落,耐听.相比之下,那天骑去的豪迈125排气声浪虽则下盘沉稳,但听上去显得空旷而无内涵,至今我还是认为豪迈125的排气管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