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爱拿家里钱,怎么办? 来源: 六安新周报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一直是个非常乖巧的小女孩。但是,最近李女士发现了一个让人很担心的事儿,就是女儿经常私自拿钱出去买东西。
“已经发生了六、七次这样的事了,期间我们打也打过,骂也骂过,道理也跟她讲过。每次,她都会承认错误,保证下次不拿,可是,过不了多久,又犯老毛病。我该怎么教育啊。”李女士说。
如何教育,家长有说法
针对李女士说的情况,记者进行了调查,家长们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要跟小孩讲道理,有的则认为要严厉管教。
家住锦绣华府的王先生认为,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好好教训,孩子在小的时候还能教育过来的,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再改就很困难了。
市民周女士说,小孩出现这种行为,确实很严重,管教不好就会酿成大祸。但是家庭教育还是以讲道理为主,不能采用打骂的方式,否则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事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错,孩子不懂事,但是家长要将钱放好,不要乱放。另外,不要太控制孩子的零花钱,适当的给孩子买她想买的东西。”家住东苑小区的胡先生说。
专家建议注重沟通交流
对李女士反映的情况,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六安一中心理辅导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姚露表示,这叫窃物癖,是一种癖好,是由于孩子行为和认知上的偏差而导致的不良行为。
“她可能不是真的想偷钱,也许,这个孩子还不能理解偷窃行为是什么,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一种宣泄的目的。”姚露说。
据姚露介绍,小孩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家长的重视,有的是严格地家庭教育导致,孩子会用异常行为来寻求刺激等等。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冷静,有耐心,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找到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再对症下药,平时要在情感和生活上多关心孩子。不要用暴力,因为暴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容易起反作用,加剧这种行为,甚至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产生对立和抵触情绪。另外,家长还要注意,把钱和贵重物品收好,一方面是避免财产损失,另一方面是防患于未然。”
本报记者 张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