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432
  • 回复0

伟人故里魅力广安 《中华“六”安行·红色寻根之旅》特别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六”安行·红色寻根之旅》特别报道 伟人故里   魅力广安
来源:六安新周报
  青山碧水诗情溢,大路高楼画卷妍!五月的四川广安,绿树青草花团锦簇,西溪河公园逶迤流过,平添了几分滋润,几许柔情。
       “七一”前夕,中华六安行·红色寻根之旅采访团带着景仰带着崇敬来到了渠江之畔,伟人故里,来到了小平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寻找伟人足迹。
  1904822,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5岁进私塾发蒙,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他离开家乡踏上革命征程去法国勤工俭学,开始了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每天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怀着崇敬之情,深切缅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陈列馆展览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主题,面积1800平方米、展线近300,分“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和“您好,小平!”六个单元,200块展板、170余个展柜,展出文物170件、档案文献资料200余件;选用图片408幅;复原场景4个。全面、形象地展示了邓小平辉煌壮丽而又富有传奇的经历。一幅幅历史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形象地展示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建立的丰功伟绩。
       邓家老院子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院前梯田层层,夏日荷叶青青,好如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画。1997年,邓小平同志故居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822,邓小平同志故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十多年来,故居每年接待旅游人40万人次,成为中外游客参观瞻仰的胜地。
       邓小平同志虽然在故居生活只有短短的15个春秋,但养育之地却令伟人终身难忘。后来一再嘱托“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足见一代伟人情系故土、心怀乡亲的浓浓深情。如今,伟人的出身地协兴镇牌坊村已经是“全国文明村”、“中国村庄名片”。
       一路一景观、一村一特色。如今的牌坊村许多农户都搞起了“农家乐”,富裕起来的村民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让许多城里人都羡慕的小康生活,小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改革开放之前,广安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小平同志的出生地协兴镇牌坊村,当时农民每年每年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当时的广安城市建设也几乎是白纸一张。1998731,广安撤地建市,广安县改为广安市广安区。小平故里,魅力广安——这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现在正在用最温柔的城市语言和最细腻的笔触,表达着自己的个性:现代、开放、包容、热情、活力。而广大市民也正是从处处细节的变化中,欣喜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带来的独特魅力。
       如今的广安,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捷畅达。电气化铁路襄渝(重庆)线纵贯南北。规划建设中的兰(州)——渝(重庆)铁路穿境而过,将打通广安向北而出的快速通道。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区内公路通车总里程、平均密度均高于全国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
       据四川广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徐岑泽介绍,广安紧紧抓住邓小平100周年诞辰这个机遇,广安城市建设实现了大的发展,首先从城市规模方面,目前广安城市建设已经达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经达到30万人。下一步,我们要紧紧依托小平家乡这样一个特色,小平故里特色,重点发挥我们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方面的优势,2020年前后力争建成一个双百城市,建成100万人口、城市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交通的便捷,更是让广安的红色旅游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安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促进了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如今,广安将围绕小平故里,华蓥山这两个主打牌,以红色旅游为主题,以线路统筹为抓手,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建成“川渝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和“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
       “十一五”期间,广安市GDP年均增长14.3%,比“十五”期间的12.3%2.0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400元增加到14754元,是2005年近2倍,年均增加1471元,年均增长14.8%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77元。
       夜幕下的广安思源广场,水景奇观西部一绝,“实事求是”宝鼎世界之最。眺望这个新兴的城市,我们感怀万千。30多年改革开放,30多载春华秋实。一个伟人的名字总是一次次被人们深情提起。我们翻阅历史,每一次都能找寻到那一页页难忘的记忆。
       饮水不忘挖井人,思源倍忆小平恩。在红色广安,小平故里,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浓厚的红色情怀。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470万广安人会沿着伟人的足迹,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记者感言:饮水不忘挖井人,思源倍忆小平恩。在红色广安,小平故里,我们到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浓厚的红色情怀。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470万广安人会沿着伟人的足迹,在小康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