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短信泄露 “机密” 讲不得、骂不得,愁坏父母 孩子早恋了,家长怎么办? 专家:抵抗早恋要走“亲情路线” 母亲的烦恼 女儿小馨今年上高一,脑子聪明,学习非常好,可以说从小到大几乎没让父母操心过。可是前不久,李女士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机密”——女儿早恋了。 李女士在小馨的手机上发现,她跟一个男孩的短信来往不仅频繁,而且用语非常亲昵,再联想起最近孩子经常吃饭走神、有空就出去玩的反常表现,她觉得孩子像是早恋了。 于是,李女士就悄悄地跟踪了女儿一段时间。 结果发现,每天放学她总是和一个高个子男孩有说有笑,等到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男孩再折回头回家。 孩子最近学习明显受到影响,经常心不在焉的,她好几次看见孩子边写作业,边发短信,心思根本没用在学习上。 “我一直觉得女儿是那种大大咧咧的女孩,心里藏不住事儿,有啥话都爱跟我说,所以也没太注意孩子有什么反常变化。” 一天晚饭时,李女士刚开口问女儿“那个……天天和你一起回家的男孩是你同学吧!” 没想到,女儿却特别敏感地瞪着眼睛说,“你跟踪我!”将筷子一摔,起身就回房间了。 “咦!我不就问问嘛……”遇到这种情况,李女士讲不得,又问不得,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支招 针对李女士的困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六安一中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姚璐分析说,早恋对学生心理和身体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是令家长担心和头疼的问题。 一些孩子会像小馨一样,在青少年的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单纯的同学关系可能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有的表现为成绩急剧下降,有的性格变得敏感易怒,有的注重外在形象的修饰,还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我封闭心理等,这些变化或多或少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们也要考虑一个问题:当您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比如真的因早恋而影响学习了,您是希望孩子第一个想到您能帮助自己而把问题告诉您,还是想到您会打骂因害怕而自行解决?” 怎么能做到让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找父母解决?姚璐建议抵抗早恋,走亲情路线。 及时沟通 避免孩子产生抗拒心理 李女士首先要弱化小馨的“恋爱意识”,告诉她所谓的早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姚璐指出,常见的一种误区是,当孩子给家长说明一些情况时,往往是孩子话还没有说完,家长就态度强硬、蛮横地打断孩子的话,果断地指出:你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千万不能谈恋爱,如果谈恋爱就怎么怎么的。 其实,家长的话在无意中引导了孩子去谈恋爱,是典型的“贴标签”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先等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就这个问题和孩子讨论,先听听孩子的想法,比如“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或者“你对这个事情有什么想法”。 孩子能跟家长说这些事,既是对家长的信任,同时也是在寻求家长的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的机会。通过交流,可以掌握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动向,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经验,和孩子做一个交流。 允许青少年与异性 有适当的接触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越是压抑,它就越膨胀,偷偷摸摸的爱情反而让孩子觉得更具诱惑力,所以要允许青少年与异性有适当的接触。 但也要教会孩子方法:与异性同学交往,应以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为主,避免总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相处;与异性在一起时,身体始终要保持至少0.5米的距离,不管你与他的关系如何,都不要过于亲密;说话不要太随便,让交往的异性感觉你大方而不失稳重;当你一个人与异性在一起时,不要关闭房门。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面对孩子早恋问题,家长问得太多,孩子会觉得私生活被粗暴干涉;不闻不问,孩子又会觉得你对他(她)漠不关心。至于棘手的问题,建议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性”色变,最好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 李女士可以让小馨多了解一些青春期发育和卫生保健的常识,让孩子自己认识并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行为,鼓励与同学的广泛接触,唤醒他们内心积极的力量,用理性和意志去克服自己在异性交往中不正确的情感需要,树立高尚的奋斗目标,帮助他们早日走出早恋的迷雾。同时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