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积木、铁丝、硬纸片还有什么用? 皖西中学李严会老师有妙招 一双巧手自制教具“变废为宝”效果不错 闲置的塑料积木还有什么用?铁丝、硬纸片还能做什么?皖西中学就有一位生物老师,她凭着一双巧手,将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变成”成本低廉的教具。前不久,在六安市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中,皖西中学李严会、胡昊老师制作的《染色体模型》获得了全市一等奖。 日前,在皖西中学校园里,记者见到了李严会老师。低调、朴实,是记者对她的第一印象。她身着一件粉色风衣,头发很随意地梳在脑后,谈话中,不停地用手扶着眼镜,看上去有些紧张。 李严会老师是如何想到要自制教具的呢? 在谈到教学时,李严会说,“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生物学,教具是教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通过教具的制作、观察和演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开阔他们的眼界,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严会就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制作教具,这次获奖的作品,也是李严会偶然想到的。 十一长假,李严会陪儿子堆积木,她正在为选什么材料做染色体模型犹豫,当这些彩色的小塑料方块在儿子的手中变化着不同的形状时,一个想法突然“蹦”了出来——就用积木做一个教具。 于是,李严会利用假期,将儿子的塑料积木收集起来,钻孔、穿线、加磁铁……为了方便课堂讲解和演示,于是,她想到将塑料积木内安装磁铁,这样就可以固定在黑板上。 “以前,用铁丝、硬纸片也做这类似的教具,效果不是太理想,这次用塑料积木做染色体模型,教务处胡昊主任给了我很多修改意见,比如,磁铁固定的位置,积木的长短。经过反复修改,一个相对完美的教具终于诞生了。” 上过李严会老师生物课的同学都会记得,上细胞课的时候,同学们就会看到细胞和细胞膜的模型,以及有关细胞的挂图;讲基因的时候,又全都是DNA的模型;讲叶绿素的时候,整个教室又仿佛成了一个小型的植物园…… 高一(24)班崔贤成同学告诉记者,“在李严会老师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奇妙的东西,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们自己也尝试着做一些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爆发了极大的热情,我们曾用橡皮泥、纸、水果,做出形态多样的细胞结构。生命如此神奇,生命如此绚丽多彩。”看着同学们的作品,听着他们讲制作过程中的种种趣事,李严会老师兴奋得不得了。这样的动手实验,让学生们不仅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求知欲,而且他们的思考、探索、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思维能力,都在逐渐地提升。 在李严会看来,高考会考到多少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更愿意让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成为具有生物学素养的人。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与李严会聊她做的教具心得,她显得紧张而拘束。但一说到她的业余爱好,她就像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起培养孩子业余爱好的重要性。 她告诉记者,她是个地道的“网虫”,喜欢经常泡论坛,有时“灌灌水”,有时“顶顶帖”。没事的话,搞搞自己的“小发明”,写一些“奇谈怪论”。“毕竟,网络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嘛。”李严会兴奋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