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了错误,或学习不好,都要挨打
在萧家,就一个字——打
“三天一顿打,必然进北大”
“狼爸”教育值得效仿吗? “虎妈”刚走,“狼爸”又到!
近日“狼爸”萧百佑可算是火了一把,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而恰恰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但备受人们争议的是,狼爸式教育,值得推广吗?值得家长效仿吗?
学生:父母可以严厉但不能暴力
三里桥小学五年级田润丰告诉记者,从小父母对他要求严苛,除了给他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外,还让他去一些辅导班上课,“虽然父母对我很严厉,但他们却很少‘动手’,他们主要通过聊天的方式来教育我。”如今田润丰的成绩不错,在他看来,父母的严苛教育是值得的。
“‘打’进北大,就算成功吗?我不认同‘狼爸’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那样对我,我觉得效果只会适得其反。”高三学生王子墨告诉记者,进入毕业班后,让他深感压力,如果父母再以“棍棒”的方式教育他,会让他更没自信、压力更大。“我是一名内心脆弱的人,我可以接受严厉的父母,但大人绝对不能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家长:对待子女方式各异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些都是对惩戒教育的充分肯定和颂扬。学生家长张先生表明了观点,“我小学三年级时,因为贪玩,父亲狠狠地揍了我一顿,也就是在那次后,我痛改前非,收起了贪玩的心。”对于“狼爸”的教育方式,他认为只有通过严苛的体罚教育方式,孩子才能够铭记于心,才不会反复犯错,因此他平时教育孩子也容易“冲动”,“只要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让我做恶人也无所谓!”
市民黄女士则并不认同这种看法,“棍棒之下只会让孩子害怕你,而不能真正提高他的成绩。”其实,在很多时候,棍棒教育是不起作用的,孩子反而会越打越厌学,越打越没上进心,一副“死猪不怕开水汤”的架势,任凭你打,最后,只能是打掉孩子的热情和才智,毁掉孩子的一生。
“赏识教育固然重要,给孩子适当的惩罚还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家长徐先生说,“没有必要的惩罚是不行的。作为家长,在给孩子关爱的同时,也要及时给他们一些适度的惩罚教育和挫折教育。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必须要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还要为孩子指出其错误的危害以及应该承担的后果。
专家: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把握度
“萧百佑的‘棍棒教育’也不能适用于所有孩子,有的孩子适合,而有的孩子则需要采取激励的教育方式。”六安市丰安小学江成泉校长认为,从教育角度看,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多夸夸自己的孩子,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
但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有些孩子通过适当的惩戒教育更有利于促进其成长。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会给他们体验一种“挫折教育”,比如让孩子参加暑期训练营,通过让其亲身经历一些困难、挫折,培养他们应对艰难险阻的毅力,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
“适度的惩戒教育方式要慎用。”江成泉认为,“每个孩子所面临的成长环境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对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则更得慎之又慎,否则会给其身心造成很大影响。”
链接:
萧氏“打法”分成七条
一、12岁以后不再打,因为性格、习惯已定型;
二、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
三、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
四、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
五、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
六、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
七、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狼爸”圣经:
打和讲道理一样重要!
如果在国外,我也会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在如今30斤的书包之下,他们怎么可能轻松?在这场高精尖的分数大战中,他们怎么快乐?社会的神经刀也在“打”孩子,为了保护他们,我只是先打了而已。
父亲就要有做父亲的威信,孩子不对,就要打,打,他们才能记住。
打只是爱的传导和调节。狼本身也很温柔,不是有一些“狼孩”吗……
打孩子时,唯一的想法就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打”就是我个人认为的洗礼。
“快乐教育”的提法很概念化,我不苟同。“过程的快乐”是我们家长的主观意识,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将来的快乐,也就是说孩子能成为德智体兼备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共同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