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1301
  • 回复0

绩溪龙川胡氏宗族溯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龙川胡氏宗谱》记载:始祖胡炎,原居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东晋大兴四年(318年),敕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歙县)。后于咸康元年(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并于两年后迁居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经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
  龙川(今瀛洲乡坑口村)颇具藏龙卧虎之势,整个村落呈船形。胡氏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于是自然地繁衍派生成东、西、南、北、中五隅(支),中隅为长房。胡氏宗族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尤以明代中期为最:明成化戊戌科(1478年)进士胡富,官至户部尚书;嘉靖戊戌科(1538年)进士胡宗宪,被称为“奕世尚书”。其中胡宗宪为长房34世孙,与其族叔胡富相隔一个甲子年考中进士,现存的石雕精品--奕世尚书坊,即为颂扬他们而立。牌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仿木结构,三间四柱五楼,高10米、宽9米,其镂空浮雕的龙、狮、鹤、鹿及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手书镌刻的“奕世尚书”、“奕世宫保”具有极高的艺术阶值。村南登源河西岸,座落着徽州仅存完美的官宦豪宅--龙川胡宗宪尚书府,明嘉靖年间胡宗宪(梅林公)敕封总督江南七省军务,文有徐谓(字文长)、文征明等出谋划策,武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冲锋陷阵,采用“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剿抚兼施”的抗倭战略,终于荡平倭寇。显赫战功使胡宗宪的仕途登峰造极:官封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加太保。衣锦还乡便大兴土木,于嘉靖26年(1547年)建成这座府邸。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誉称“徽州第一家”的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即总书记祖居),座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龙川村呈船形,尚书府景区居船之掌舵位,为龙川风水最佳之处。

胡宗宪,号梅林,嘉靖十七年进士。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胡宗宪召徐渭、文徵明、戚继光等抗倭,弭平倭,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著《筹海图编》十三卷,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版图的第一人。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是徽州仅存最为完美官宦豪宅。尚书府像一个小社会,建筑精巧、布局独特、浓缩着深厚的徽文化,最昌盛时期曾七世同堂。府内六大特色徽文化神秘而充满灵性,可以说,它是古徽州迄今保存最完美,气势最雄伟,结构最复杂的明代建筑群。在此,您饶有兴趣走进俗称“二十四门阙”,去看胡氏祖居,去读胡氏家谱,去游豪宅迷宫,去赏尚书府六大奇特徽文化。龙川全村几乎清一色胡姓,唯有一家丁姓,这有一个传说:龙川是条船形,而船在大河大海中航行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船靠港,因此特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守护祠堂,丁姓犹如铁锚把大船钉住就安宁稳当了。奇怪得是这家丁姓数百年来代代单传,如今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却又是生了男丁。龙川人说坑口是块风水宝地,经常聚百年之地气,采日月之精华,经过若干年便有人物涌现。不知是冥冥之中上苍自有安排,还是龙川人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熏陶中具备了非凡的能力,斗转星移,龙川仍然人杰地灵,她以丰厚的底蕴和难尽的谜底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明清两代,绩溪徽商鼎盛。龙川胡氏有大批子弟外出经商,有的告老还乡,有的迁徒定居外地。19世纪初,龙川胡氏中隅44世裔孙胡永源十六七岁离乡,辗转到了江苏泰州黄桥,先在一家杂货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与徽州同乡合股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自己仍在原店打工。积蓄渐丰后又到季家市独资开了一家“胡永泰”茶叶店,不久“裕泰和”同乡退股,胡永源便开始独资经营。
  胡永源独生子胡树铭(45世)子承父业,经营黄桥、季家市两店,生意兴隆。  
  胡树铭生有四子。长子、三子夭亡,二子胡炳华继父业从商,“裕泰和”、“胡永泰”日益发达。四子胡炳衡(HJT祖父,46世)喜读诗书却屡试不第,抑郁成疾中年亡故。胡炳华、胡炳衡各有二子:胡增鑫、胡增金,胡增麟、胡增钰,“锦”字辈为48世,共有13人。泰州胡氏家族凝聚力特别强,从胡永源开始直至“锦”字辈幼年,数代不分家,几十口人居住一起,口操绩溪乡音,奉行龙川乡俗,隔堂子孙,视若嫡亲。胡永源祖孙三代均归葬故里龙川,牌位入龙川宗祠受族人祭祀,HJT祖父胡炳衡筑墓龙川对岸三间岱,其父亲、祖父坟莹地点皆清晰可辩。
  HJT父亲胡增钰,生于1917年,在泰县姜堰上完高中后,一直担任小学教师;母亲李文瑞娘家江苏东台,毕业于南通女师。他们1941年在上海结婚后就返回泰州大家庭,与母亲陈氏一起居住生活,1942年12月生下HJT后还育有二女。胡增鑫(长房)之女胡锦霞大HJT一岁,1948年随母回绩溪瀛洲坑口老家居住,现为绩溪县政协委员。据她介绍:“增”字辈四房没有分过家,她年幼时就生活在大家庭中。“锦”字辈目前分布在泰州、北京、上海、芜湖、马鞍山、南京、绩溪等地。胡锦霞说锦涛小时很文静,大人看书,他也拿上一本书,坐在小凳上入神地看。HJT在泰州读完小学、中学,考上清华大学后才离开。胡锦霞讲HJT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训导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  
  HJT在团中央主持工作期间,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对安徽省代表说:“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他在贵州工作期间,与笔者的老师、绩溪长辈族亲胡寿民(今已故)有过信件联系,笔者虽未亲见回信,可胡老先生曾亲口告知笔者,HJT在信中说:感谢家乡父老的关怀与支持,代向家乡父老转达亲切的问候。
  1990年春,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绩溪籍全国人大代表许家政将胡寿民老先生的信由西藏代表团转交HJT。第二天(4月2日),HJT电话约许家政在会议开始前见面,他在听取了胡家政有关绩溪情况汇报后说:“我目前在西藏,既帮不了家乡的忙,也没有机会回老家看看,你回县后找机会代我向绩溪的父老乡亲问好,向故乡的县委、ZF致意。”  
  1992年3月25日,在京参加七届五次会议的许家政,接到胡寿民先生从绩溪寄出的信件,要他再见一见HJT,并附有转交给HJT的信。3月27日,HJT又约许家政开会前在人民大会堂见面。许家政重点汇报了绩溪91年水灾及之后海内外、中央各部委捐赠大批钱物的情况,介绍了绩溪人民救灾抢险、重建家园中的感人故事。HJT过问了瀛洲大桥(跨登源河,距坑口2公里左右)的建造进度。他说今后凡是能办到的,一定尽力帮助。
  绩溪人HJT从来没有忘记家乡,尽管他还没有到过故乡。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祖国要强大、民族要昌盛,肩负的责任重大,一县一乡的小范围事务应该置于大局之外。绩溪的老百姓理解、支持、拥戴老乡HJT,当然也希望HJT稍有空闲时,回老家看看。我们等着你回来!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景区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景区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