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距市中心约6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况, 经过勘测建设, 于1962年正式开放。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芦荻草, 据说可以做成笛子, 故取名芦笛岩。

芦笛岩是一个囊状的岩洞, 进口与出口相邻, 进洞处为原来的天然洞口,出洞处是经开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 最宽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程约500米,岩洞是70余万年前, 地下水沿着岩石的破碎带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 是在岩洞形成以后, 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 顺着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发, 碳酸盐类沉淀结晶, 逐渐堆积而成, 千态万态, 琳琅满目,给人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整个岩洞恰似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游人进洞, 别有洞天,岩溶景观尤为密集,可说是“放眼皆是景,无处不飞花”。如充满生机的“狮岭朝霞”,气势磅礴的“高峡飞瀑”,气质高洁的“塔松傲雪”,广阔宏大的“原始森林”,如梦如幻的“水昌宫”,幽静别致的“幽境听笛”,以及栩栩如生的雪人、瓜菜、鲤鱼、海螺等等。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形态美,同时,还能感受到园林工作者赋予它的色彩美和意境美,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殿堂。芦笛岩被中外游客赞誉为“大自然艺术宫殿”。 30多年来,有数十位外国政要前来游览,留下了“富有诗意”、“妙不可言”、“我一辈子不会忘记”等题词,因此又被称为“国宾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