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步选定金安、舒城、霍山三地 袁隆平院士秘书戴牛松:为何会选择六安 现纪录(亩产926.6公斤)专用肥来自六安 来源:六安新周报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吃的问题,民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提起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每个人都会想起,解决亿万中国人吃饭大事的袁隆平。 近日,由袁隆平院士拍板敲定,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示范攻关点将设在六安。 据了解,该示范攻关是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亩产达到926.6公斤获得成功后,袁隆平院士组织开展的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示范攻关。 初步决定在金安、舒城、霍山各选择一个水稻种植基础条件较好的,海拔300米左右,集中连片110亩规模种植点,开展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示范攻关,以便专家常驻指导。 据悉,为了配合示范公关点“落户”六安,我市准备拿出近百万元启动资金,用于全面支持这项工作。 袁隆平院士秘书戴牛松:为何会选择六安 六安是杂交水稻最早推广的地区,20多年来六安的粮食产量连年丰收,水稻产区的霍邱和寿县,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国务院和农业部表彰,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逼近百亿斤,实现吨良田的目标指日可待。 此次超级杂交水稻1000公斤示范点,为何会落户六安,这也许是六安人最为关心的话题。六安的优势在哪? 记者电话采访了袁隆平院士秘书戴牛松。 戴牛松介绍,六安是农业生产大市,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这里有600多万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种植基础相当不错,而且六安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灌溉条件和种植水稻的群众基础。从地域上来看,种植杂交水稻的纬度和经度也很合适,光照和水分都很均衡,这些都符合高产攻关项目实施。 戴牛松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超级杂交水稻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产量。 戴牛松说:六安市是此次进行亩产1000公斤超级稻科研攻关全国唯一选定的地方。目前正在对我市金安、舒城、霍山候选地的灌溉条件、海拔高度和气温数据、土壤肥率等情况进行实地了解。 2月24日中午,被袁隆平院士称为“杂交水稻事业功臣”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孝和等三位专家来到六安,并将实地察看候选点。 记者了解到,此次来的是育种专家,选点之后,还要有栽培专家过来,并将常驻指导。 亩产900公斤的专用肥来自六安 去年9月18日,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杂交水稻“Y两优2号”,取得了平均亩产926.6公斤的成果。再一次刷新纪录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但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亩产926.6公斤的杂交水稻所使用的肥料就来自六安亿牛乳业有限公司。 2月27日,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副总经理陆建华。 据陆建华介绍:2004年,袁隆平亩产900公斤杂交稻攻关项目正式开始, 到2010年,时间已过6年了。袁隆平的第三期900公斤杂交稻攻关,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公司与袁隆平取得联系,提供了自行研制的肥料,并见证了亩产926.6公斤记录的诞生。 陆建华告诉记者,为了配合本次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公司的科研组正在研制新的肥料,由于此次的亩产冲关量较前期提高了100公斤,这对肥料的配比和成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一步,将结合市农委提供的金安、舒城、霍山三个攻关点的土壤特性、水分、气候等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肥料中各个微量元素配比调整。希望能继续当选本次攻关的专用肥。 编后语:几十年间,从一般杂交稻的研究成功到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袁隆平院士逐步将我国水稻的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杂交水稻一路走来,证明了只要有好的品种、好的种植栽培方法和优质耕地,我国水稻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和提升潜力。 今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将在六安拉开大幕,希望袁隆平院士能够继续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