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探访自来水厂:
一滴自来水千锤百炼后流进千家万户
7月1日新国标实施:
我市自来水提前达标106项指标
六安的自来水有点“甜”
来源:六安新周报
当我们轻轻拧开水龙头的时候,洁净的自来水“哗哗”地奔流而来,这时它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从新淠河的取水口到居民家的水龙头,它似乎又离我们那么的远。但就是这样一滴滴的自来水,却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流进了千家万户。
2012年7月1日,我国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从原来的35项指标提高到106项指标,重点加强了对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控制要求,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基本接轨。标准的全面实施,是否意味着直饮时代的来临?
对照新标准,我市的自来水符合安全标准吗?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我市的自来水有多少项可以达标?近日,记者带着好奇心走进了六安市自来水公司二水厂,见证了自来水精益求精的生产流程。
我市自来水106项指标提前达标
市自来水公司中心化验室主任康强介绍,早在2011年的5月和7月,市自来水公司先后两次委托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合肥监测站进行检测,我市自来水106项指标已全部达标。我市自来水之所以能够提前达标,康强表示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优质水源。
现在我市有两个自来水厂,一个在开发区附近,主要向开发区的工矿企业供水,另一个则是二水厂,肩负着90%以上城区的供水重任,二水厂是1986年投产,目前供水量规模是14万吨,每天提供11万立方达标的自来水。
针对自来水新国标的实施,我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了三年的发展规划,即到2015年底,实现104项标准自检(目前,106项标准中,只有68项市自来水公司可以自己检测,剩下的38项还得委托合肥国家检测站检测)。
淠河水“过关闯将”练就自来水
7月10日,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亲身感受了自来水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从源水、集水井、取水泵房、平流沉淀池、滤池、清水库、送水泵房最后送往城市供水管网。
记者首先参观了集水井和取水泵房,“新淠河总干渠的源水先进入集水井,然后经过取水泵房,投加净水剂,投加净水剂是为了杀死水中的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市自来水二水厂书记涂潮介绍。
记者在取水泵房看到,一排排绿色的机器,发出轰鸣的声音,所有的工艺设备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由编程控制器根据调试好的程序来自动调控生产,值班人员所要做的就是监控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
紧接着,经过杀菌的水进入平流沉淀池,记者看到,沉淀池的水流速度非常慢,水底沉淀着许多的颗粒,康强告诉记者,这些颗粒是矾花,是混凝剂和水中的杂质凝结而成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水质也逐渐由浑变清,颜色也产生了变化,变成了清澈透明的碧绿。
在平流沉淀池的末端,设置着一排排三角出水堰板,上层清澈的水通过出水堰板汇集到出水总渠,然后再分配到各个过滤池中。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净化,过滤后的水经过液氯消毒剂后,进入清水库,经送水泵房,最终通过城市供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记者看到,过滤池里有许多细砂,康强介绍说这是石英砂滤料,水要从这里慢慢下渗。康强指着远处的一大块草坪,下面就是全封闭的清水库,就像是成品水的物流仓库,之所以是封闭的,主要是怕水质被污染。
三级检测制度 实时检测程序
保证出厂水质
康强告诉记者,市自来水公司对于水质的管理实施的是三级检测制度,即班组检测、厂部检测、中心化验室检测。其中班组检测是每小时进行一次,主要检测水质的浑浊度和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厂部检测每天都要进行,源水9项和出厂水9项,主要检测水中的细菌总数、水温、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耗氧量等。中心化验室则是在每个月检测源水29项和出厂水42项,确保水质安全。
除此之外,自来水的水质检测还包括管网的常规检测、企业自检、行业检测和政府监督。行业检测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进行,政府一年四次对水质进行监督,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每次在全市20个管网监测点做常规项目分析。
康强表示,随着自来水新标准的正式实施,最需要保证的是水质的安全性,新标准落到实处,不仅仅是工艺技术的问题,还有设施改造的问题。
目前,自来水公司正在规划重建一个新的水厂,一期供水总量要达到10万吨,到2030年实现供水总量达到30万吨,确保城区供水的同时,努力让市民喝上放心水。
康强说,106项新标准达标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但由于部分网管的老化仍可能会对用户水造成影响,康强建议,水还是烧开了喝比较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