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1032
  • 回复0

[家有儿女] 皖西学院大学生玩智能车“玩出”省一等奖 代表安徽参加全国大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皖西学院大学生玩智能车“玩出”省一等奖
822日,他们将代表安徽参加全国大赛
那些为智能车而奋斗的日子
来源:六安新周报
  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安徽赛区比赛中,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三支队伍获得一等奖。其中,光电组和摄像头组将在822日代表安徽参加国赛。
  本报记者在国赛前,采访了两支代表队的成员——杨思山、张亚男、徐峰、詹王景彦、张勇、王京石。
一个夏天用了6瓶花露水
  为准备这次比赛,他们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准备了。4月份,学校将大学生活动中心改成了实验室。6个人就在这一百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呆了好几个月。
  实验室里80%的空间铺了赛道,剩下的除了桌子就是材料。没有空调,光线很暗,只有两个吊扇和几盏日光灯。
  “没有通风的窗子,夏天特别热。我们基本上都是光着膀子在里面调试车子。”张勇说。
  夏天实验室里,蚊子还多。点蚊香熏得厉害,里面都是电路和材料,怕着火,就用花露水。“我一个夏天用了6瓶花露水,最厉害的一次一个星期用了一瓶花露水。”王京石说。
好兄弟也有意见不和的地方
  杨思山、张亚男、徐峰是一个团队的,平时三个人为了这个项目整天在一起调试车子,关系铁的很。但是在比赛前夕,三人之间有过意见不合。当时三人在一起调试车子,在传感器布局上,徐峰和杨思山意见相左。
  如果按照徐峰的意见,车子的硬件和软件都要换,而此时,距离比赛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个都换,还要再调试,时间恐怕来不及。当时,张亚男和学校的指导老师都不赞成徐峰的意见。这让徐峰很郁闷。
  “那几天我积极性不高,心想,我的想法是对的,为什么不采纳,想不通,不愿意配合别人。后来,有天晚上,杨思山找到我,我们一起讨论了三、四个小时。后来的结果还是没有采纳我的意见,我们不欢而散。”徐峰说。
  眼看着快要比赛了,两个队友有矛盾,怎么能好好比赛。张亚男心里很着急。他把两人叫到一起,三个人一商量,决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实验徐峰的提议。实验证明改进后的车子,比以前速度更快、更稳。
通宵调试车子是正常事
  为了准备822日的国赛,6个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
  “通宵是正常事。最早也要熬到夜里一两点才回寝室。”徐峰说。
  “一般晚上头脑比较清醒,而且比较安静,在这里调试车子,修改程序比较靠谱。白天烦躁,做事没有耐心,很容易半途而废。”詹璟彦说。
  “在参加省赛前一晚,我们还在实验室里调试车子。那天晚上只睡了一个多小时。因为在调试中又发现了新问题,要修改数据。修改好了,还要再上赛道试跑。熬夜对我们来说太正常了,这半年多,晚上就没怎么睡过觉,倒是白天补觉补得多。”杨思山说。
六安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点击查看